-
2024-08-04
-
2024-08-04
-
2024-08-04
-
2024-08-04
-
2024-08-04
更新时间:2024-08-04 14:29:21 发布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4-08-04
2024-08-04
2024-08-04
2024-08-04
2024-08-04
这句话正是出自于电影《银河补习班》,电影向我们展现了一位伟大的父亲如何用自己违背常理的思想和行动,把自己“脑袋缺根弦”的儿子培养成“人”,一个真正懂得独立思考,拥有着自己的梦想,对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永不服输的“人”。毫无疑问,这位父亲的做法与当下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产生了极大矛盾和碰撞:当自己的孩子要被学校退学,他当众跟教导主任许下承诺:期末考试的时候自己的孩子一定能考进年级前十,让孩子继续读书;当其他的孩子每天为了完成作业,学习到十一二点的时候,他把孩子的作业本、习题本统统扔掉,还允许孩子玩电脑;孩子想要在期末考试前去看航空展,他不顾学校的反对将孩子“偷运”出学校,带着孩子一边游玩一边学习。结果是怎样的呢?在别人眼中注定成为失败者的孩子,重新点燃了对学习的兴趣,确立了自己未来的志向,后来更是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宇航员,完美地完成了航天任务,证明了自己,也证明了父亲对他的教育!
相信大家在大为触动之余,也许都会对此产生困惑,这个虚构的故事它真的能成为现实吗?这种教育方式真的能够帮助我们的孩子成人成才吗?就目前来说,我们很难对这个问题有一个确定的答复,但我们不妨先思考电影中的父亲带给我们的几个我们能够确定回答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孩子的班主任找到父亲后,跟父亲讨论有关孩子写作业的情况,老师说道:“他们写的作业,有对未来要学知识的预习,有对已经学过知识的复习,我们就是希望孩子能对已经学的知识反复加深印象。”父亲问道:“如果像这个馒头一样,蒸好了,却反复加热,难道会比刚蒸出来的馒头好吃吗?”回想到我们自身,如果我们一再反复地去学已经学过的东西,我们会喜欢它吗?很显然不会,虽然的确加深了不少印象,却打心底地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而当我们对一个东西感到厌恶的时候,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抛弃它,遗忘它。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多的人现在问他以前在学校学过的知识你还记得多少?回答往往是惊人的相似“都还给老师了!”
紧接着,父亲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学校必要的预习和复习,我很赞成,但如果在孩子们学习能力最强的年龄,每天学到十一二点,一学就学十几年,我们真的不担心,他们身上那个负责学习的皮筋,变疲了吗?他们眼中的那种厌倦,我们真的看不到吗?”作为同样是接受过应试教育的我来说,这句话真的是说到我的心坎上去了,虽然现在已经不在学校学习了,但有时候晚上做梦的时候,梦到最怕的都是在学校赶作业,试问我们这代人,哪一个没有被堆积如山的作业所支配的恐惧!而且现在到了工作岗位上,如果我不是有学习的意识,都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一有时间的时候就容易想着怎么玩怎么放松,这难道不是“做作业”遗留下来的后遗症吗?
最后一个问题,是在孩子成功通过了期末考试之后,父亲跟教导主任以及其他老师看到了完成高考的孩子们在教学楼将自己的试卷、课本统统撕碎抛向天际,庆祝考试结束的狂欢时,父亲问道:“如果刚刚考了高分的孩子们,都如此迫不及待地要扔掉自己的课本和试卷,我很担心他们是不是真的热爱学习,学习难道不是一个人一生的习惯吗?”我尤为记得自己中考那年,我们学校的学生也是以这样的形式告别了初中的学习生活,那一瞬间,就像是一次解脱,以至于那年的暑假是我玩得最疯的一个暑假,因为那次暑假没有作业!现在再拿出来回忆和思考,那样的快乐,对我们的人生真的是有益的吗?现在有多少年轻人仍旧对学习保持热爱呢?包括现在又有多少的人,是为了生存而学习,而不是因为喜欢学习而学习呢?没有了这份热爱,就没有了最强大的动力,我们人生的终点注定不会太高。
三个问题下来,也许多多少少我们都能感受到应试教育带来的一些弊端,但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它,更不可能马上改变它,中国教育体制的'改变需要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那难道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了吗?俗话说“方法总比困难多”,这部电影恰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家庭教育。电影中那个不自信、表现烂、成绩差的孩子,就是在父亲所进行的家庭教育下,慢慢成长起来的。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能在正确的、符合孩子现阶段发展规律的教育引导下不断成长,这就是我们要去努力的,这也需要我们的家长开始改变,开始行动,并且重点是要从思维上进行改变!
1、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最独一无二的!
2、孩子人生最重要的时刻,不是高考,而是均匀地分散在他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让孩子知道人为什么而活比让孩子知道人应该怎么活更重要。
3、永远地支持孩子的梦想,相信他一定能做到
4、孩子会犯错,家长也会犯错,要有勇气承认错误,跟孩子共同面对生活,共同成长
5、想让孩子听话,家长怎么说固然重要,但让孩子看家长怎么做,更重要。
关键是,我们一定要明白,孩子迟早会独立,迟早都要独自面对生活,想让他变得更优秀,一定要让孩子对未来有梦想、并且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只要孩子的脑袋不停止转动,那他一定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让我们一起努力!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了一场,让人从头哭到尾的电影——《银河补习班》。
电影从这里开始演起,主人公马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差生,幼儿园老师都说他“缺根弦儿”,但马飞的爸爸马皓文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马飞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在给马飞极大的鼓励。
初中时,马飞因为太淘气而被阎主任劝退,马飞的妈妈一个劲儿求阎主任,甚至都要给阎主任跪一下了,严主任也没同意。马飞的爸爸马皓文和阎主任打赌,马飞会在期末考试时考出年级前十的好成绩,阎主任答应了。马飞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出了前十的好成绩,马皓文特别高兴。
高中时,马飞靠着自己的实力考出来全校最好的成绩,阎主任说只有他才能去争得状元的名次,但马飞却选择了朝着自己的梦想前去——做了飞行员,最后他又努力的考上了航天员。在一次执行任务中飞船突然坏了,马飞用一种不认输的精神再一次创造了奇迹,修好飞船并安全地回到地面。
看过这场后,让我深深地感悟到:在任何困难面前,我们永远不要放弃。
其实,在生活中、在学习上,我们有许多挫折,比如说学英语,英语的单词特别不好背,有的还容易串,有的还太长,这是我们孩子学习的一大难点,但是学英语、背单词是有技巧的,用好了方法,学英语就会很简单。只要你坚持努力就没有什么难的。
遇到困难,一直想办法,就会成功。我学古筝就是如此,你从一年级开始学,遇到问题了我就去克服,现在已经学到八级了,我决心要一直学下去,我也会在自己梦想之旅上,努力奋进!永不放弃的!加油!
黄河
您闪烁着华厦儿女的精神
您曾经欢笑过
也曾经把泪流
黄河
您用乳汁把我喂养成人
不论走到哪里
我都是您的人
黄河
您破开迷瘴
驱走了倭寇
开启了民族的灵魂
黄河
您是华厦儿女的生母
您不以自己的浩大而骄傲
不因自己的浑浊而俯首
黄河
您是液体的长城
您是长夜里的银河
抚平了祖国的坎坷
黄河
您秉承了您的人格
历史印证了您的诗歌
向着民族复兴召手
黄河
您闪烁着华厦儿女的精神
您曾经欢笑过
也曾经把泪流
黄河
您用乳汁把我喂养成人
不论走到哪里
我都是您的人
黄河
您破开迷瘴
驱走了倭寇
开启了民族的灵魂
黄河
您是华厦儿女的生母
您不以自己的浩大而骄傲
不因自己的浑浊而俯首
黄河
您是液体的长城
您是长夜里的银河
抚平了祖国的坎坷
黄河
您秉承了您的人格
历史印证了您的诗歌
向着民族复兴召手
让爱不缺位
文|毛菊红
最近热映的一部电影《银河补习班》,在儿子外出的假期,和老公约好一起观看,坐在电影大厅,我和他都不约而同的流下泪来。
影片中的父亲马皓文用最走心的方式演绎了最深沉浓烈的父爱。马皓文是一名建筑工程师,因设计建造的大桥坍塌,替单位顶罪做了6年牢狱,妻子离去,错过了儿子马飞6年的成长教育,出狱后儿子成为顽劣不恭、名副其实的差生。
父亲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把一个倒数第一的儿子,培养成为年级前十名,最后实现了自己当宇航员的梦想。
我感动于故事中父亲马皓文(邓超饰演)所展示出伟大的父爱,更感动于故事中的马飞在人生的“绝境”中总是忆起父亲对他的鼓励:“你的脑子要一直想,一直想,看看身边有什么可用的东西,永远不要认输”。
毁掉孩子,一句话就够了
这不影片虽然抨击了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但同时揭露了时下教育的变形,唯分数是从。
小时候的马飞被老师说成“缺根弦”,这三个字深深刻在了他的心中,总认为自己比别人笨,脑子转不过来;
故事中的教导主任阎主任总是带着有色的眼光看待马飞:“煤球再怎么洗,永远变不成钻石。”
你要知道老师的一句话就可能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父亲马皓文却耐心地引导马飞:你是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
现实中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缺乏耐心、爱心,常常用言语辱骂孩子“笨死了”“蠢得像猪”……
其实这些带有负面强化的语言可能会让你的孩子形成思维定势,我就是最笨的,我就是最蠢的那一个。
塑造孩子,梦想很重要
现实中作为父母我们常常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唠叨,长大考清华北大,随着孩子升入小学、初中,许多父母在残酷的现实教育中,开始降低了要求,考上985、211也很好啊,高中三年,也许父母们就盼着孩子能够考上大学,一切就ok了。
然而在马飞成长的经历中,他的母亲也是这样的恐吓:“你好好读书,将来考清华北大,考不上清华北大,你就去楼下卖烧饼。”
父亲马皓文却是这样引导他:“考上清华北大不是你的目标,那只是通往成功的过程。”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两个人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难怪马皓文不放心把儿子交给他的妈妈。
马皓文把梦想的种子种在了儿子的心中,伴随着父爱的浇灌、滋养,种子慢慢生根、发芽、生长,最后长成了儿子心中的参天大树。
个人认为这部影片父亲一定要去观看,因为在家庭教育中,父爱的缺失是一个普遍现象。
尤其是步入青春期,孩子更需要从父亲那里汲取力量。曾经有一项统计:如果三岁以前你没有被父亲举过头顶,那么在你的成长历程中将会缺乏胆量和勇气。
马皓文错过了儿子的童年时期,父爱的缺失让马皓文变得孤僻、调皮,但是父亲的及时补位让儿子马飞逐渐走向正规。
陪伴孩子,是最好的教育
幼年时期马皓文给予儿子深深的父爱,作为亚运会火炬传递的接力棒,为了送给儿子一个生日礼物---用足球做的地球仪,竟然忘记了火炬的传递;
他一出狱就把儿子接到身边,即使身无分文,也要拼命挣钱照顾孩子一日三餐,风雨无阻地骑车送孩子上学;
儿子觉得学习很难,马皓文就用小尺量了所有的课本,并告诉他每天就要学习0.1厘米的知识,每天在没有灯下绘图设计,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儿子自觉学习;
为了帮助儿子写作文积累素材,早晨带着儿子到山坡上附地嗅闻草香,感受自然的力量;
也许有的人会说,影片中的父亲不着调,孩子成绩差,也不给儿子报补习班补习,临近期末考试还带着孩子瞎转悠,差点命丧洪水。
但是作为父亲马皓文错失了儿子成长的6年,他很珍惜和儿子在一起的点滴时光。
作为父亲,他没有继父的耍大款,更没有学校阎主任的铁石心肠,但是他懂得陪伴和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补习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连箭靶子都找不到在哪,你每天拉弓有什么用。”这是《银河补习班》中一句经典的台词。
父亲马皓文帮助儿子马飞找到了人生的箭靶,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
儿子对电脑感兴趣,希望爸爸给他买一台586的电脑,他不惜卖血、卖表,做苦力也要送给儿子一台电脑;
儿子对飞机感兴趣要飞机模型,他就拼命挣钱买;
马飞对航天飞机展产生浓厚兴趣,他毅然决然地带着儿子走出教室,参观博物馆、游览故宫,选择最佳位置观看航展,满足了儿子的心愿。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马飞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箭靶”,立志要做一名宇航员,飞上天空。
但是生活中许多家长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天赋,一味用分数来要求孩子,格局太小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巴菲特说:“父母唯一应该为孩子多的事情,就是找到孩子的热情所在,鼓励他全力以赴地追求,并发挥得淋漓尽致。”
但是光有兴趣还不够,因为爱迪生说过:天才是99%的血汗加1%的灵感。相信马皓文说的那句话“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更加努力,这个世界一定会因为我们而改变。”
独立思考是教育的本质
影片中马皓文一直都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是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学会了独立思考。
洪水中遇险,父亲的话语萦绕耳畔:“一直想,一直想,你一定会想到办法的”;
太空中为了解决线路板问题,马飞更是独自行动,拯救了飞船和两个人的生命。
是啊,一直想一直想,马飞可以干地球上所有的事情,这是马皓文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爱因斯坦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比教孩子标准答案更重要的是教孩子独立思考。只有独立思考才能面对人生各种困难和问题。
期末马飞写的那篇作文:“不可错过的时光”不仅展现了他的见识,更展现了他对未来的探索。多么有思考力的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