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6-12
-
2024-06-12
-
2024-06-12
-
2024-06-11
-
2024-06-11
更新时间:2024-05-10 18:03:02 发布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4-06-12
2024-06-12
2024-06-12
2024-06-11
2024-06-11
教导主任会议讲话稿(一)
有位领导在会议上曾用么一句来调侃学校的常规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当然,这仅止是一句玩笑话而已。教学常规管理可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工程。
我们学校历来把常规工作当作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日日抓、月月抓、年年抓。不过,学校要实现科学有效的常规管理,一方面要重视常规管理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可以让教师容易落实;另一方面,要营造开放,宽容的氛围,促进教师肯去落实,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为此,我校从校情出发,根据《福建省小学常规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的精神,相应出台《XXX县XXX中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方案》,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辅导、家校沟通、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以规范教师行为,规范教学行为,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质量。
1、全面落实课程计划。
我校的课程设置,严格遵照闽教基[20**]13号文,即《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均衡设置课程。同时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课,不得随意挤、占、挪、用或调课式增减课时,每天安排行政进行点课,要求每课必点,同时要求教务处把当天请假条附在点课表上。
2、加强完善集体备课。
我校期初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以年段学科为单位,采用先合再分(合:指共同备课、说课研讨、交流看法;分:指根据讨论的意见把单元备课任务分给年段中的科任老师),然后是又一次的合而再分(将各单元课时教学设计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教案,实现资源共享,思想共享,然后由教务处组织各挂段行政人员进行审核,最后再由教务处分发到各班科任老师邮箱,再根据自己班生实际进行适当地修改增补,最后形成个性化教案)。
集体备课要有高质量,关键在其主体-----教师。学校要求教师利用寒暑假自己先通读课本、教学用书、课程标准等,要求教师要研究新课标,驾驭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恰当处理教材,认真备课,体现课改精神。总的要求是:做到五有:脑中有标(课标),胸中有本(课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教法和学法)。
教案的内容包括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具准备、课时安排,有教学过程(包括设计的问题),有板书设计,有练习设计。
3、严格要求课堂常规。
严格上课纪律,做到上课时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不会客,不接电话(特殊情况例外),不抽烟,不坐教,不拖堂。学校有具体要求:预备铃一响,教师要到达教室门口,行政人员开始下班点课,教师要精神饱满,不带个人情绪。在课堂上教师必须使用礼貌语言,
说话注意身份,讲究语言艺术,把握好分寸感。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坚持正面教育,以理服人,尊重学生人格。语气可以严厉,但语言不应粗俗,动作不得粗鲁,不得讽刺挖苦训斥学生,不得打骂学生,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体罚和变相体罚。要多鼓励,灵活评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潜移默化学生,去影响学生,去教育学生。
课堂教学,坚持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坚决废除填鸭式和注入式的教学,能够正确使用文本,转变教学观念,倡导课堂教学艺术和智慧,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倡教学民主,师生平等。鼓励学生质疑,要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拓展渠道,让学生会问;精心组织,让学生善问??
竭力提倡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特别要求教师尽量把一节课安排为:五分钟内复习或导入,十五至二十分钟内授完新课,留给学生十五至二十分钟做练习,并以此作为学校考核教师上课成败的重要依据。
最后,每节课前和课后都要求教师进行及时地反思。
4、扶持激励教师成长
我校开展以年段教研为基础,以课题研讨为辅的教研思路,通过年段教研、开放周、评优课、说课比赛、青年教师风采展示、骨干教师汇报课、培训回来汇报课以及与XX附小、XXXX等兄弟校开展手拉手交流研讨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开展开课、听课、评课活动,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当然,要求开课教师要有明确的教研主题,并在上课前要向听课者进行说课,以使课堂展示活动更有针对性,要求听课教师要写好听课笔记、教学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做好评课的准备,要求参与评课的老师要能够无拘无束地畅谈自己的见解,提出个性化的观点,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通过这样的活动,以利于促进学科的融合、利于教师间在教学上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提高,进而彻底转变教学观念。
我校有省级语文课题《培养小学生语文解读能力的探究》,县级语文课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县级数学课题《让数学生活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县级综合科课题《个性发展与和谐发展》四个课题。摆在学校面前的是这么多的课题研讨与学校的常态教学研讨如何有机结合,让更多的教师受益?又让谁来承担这些公开观摩课任务呢?对此,学校班子研究讨论,对教育科研工作有想法的,肯下功夫研究的,勇于探索钻研,勇于承担任务的优秀教师要从精神、物质和机会上给予大力奖励。让这些教师不是一味只承担任务,而要他们在这些工作锻炼中不断成长起来,把他们培养成为名师,进而享受自己进步所带来的自信和喜悦,甚至是评优评先的优先享受。与XX附小等兄弟校手拉手,是我校教研的一大特色。在这个项目中,我校每学年都要派出教师参与各项活动,走出去就成了对那些教师的一个最大的参与优惠。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涌现出像语文科的XXX、XXX、XXX、XXX、XXX、XXX等,数学有XXX、XXX、XXX、XXX等,综合科有XXX、XXX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教师。上学期,XXX老师还代表县农村组课堂新秀参加市级教坛新秀评选活动。
教学研究需要不断总结,不断升华,因此,撰写经验论文就摆在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案桌上,对此,学校也出台奖励政策:凡在《XXX教育》等县级以上汇编的论文,每篇给予
100元的经济奖励,其效果真是立竿见影。09-10学年,我校就有15篇论文在《寿XXX教育》上发表,4篇论文在市教育研究会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奖并汇编,还有两篇参与省级论文评选。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沈教发[xx]73号文件精神,及,区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加大质量监测力度,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办好新区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我们的贡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加大质量监测力度,促进我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工作措施
1.教学管理工作
认真落实沈教发[xx]73号文件精神,深化教学改革。抓好教学流程的管理落实,指导检查常规落实情况。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开全学科,开足学时,严格按教学进度上课。加强非工具学科的教学管理。加强听课指导,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达到教学目标要求。重视英语学科教学,缩小校际之间、班级之间英语教学质量的差距。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抓课堂教学,追求4个精致,1个反思。备课精致。提高备课质量,使每位教师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教材,驾驭教材,独立处理教材。备课以教师个人钻研为主,辅之以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以学年组为单位隔周一次。上课精致。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教学效率。上课精致的前提是明确教学目标,基础是吃透教材内容,条件是了解了学生状况,关键是优化教学结构,手段是利用农远资源。练习精致。精心选择习题,防止机械重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辅导精致。着力帮扶学困生,一抓基础、二抓巩固、三抓提高,追求辅导的实效性。做好教学反思。
2.教学研究工作
抓好平时的学科教研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展示成果提供平台。学校应真正以教学为中心,利用一切时间调动一切人的积极性,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质量。抓好校本教研工作,不断完善教研制度,加强新课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学困生质量提高的研究。各校每学科一学期至少搞一次相关人员参加的教研活动。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电教手段和农远工程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培养典型教师,推广典型教师经验。
开展好“教学开放周、校长进课堂月”活动。九月份要开展好“教育开放周”活动。做到让家长了解教师,让市民了解学校,让社会了解教育。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育教学为主渠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十月份要继续开展好“校长进课堂月”活动。校长、主任深入教学一线上课、备课、评课。做好活动总结。
3.质量监测工作
质量监测要坚持随堂测、周考、月考,月考后做好质量分析,提高教学质量。
4.校本培训工作
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集体培训,强化自主学习。每位教师至少写2篇完整深刻的教学反思,每名教师自学笔记在5000字以上,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开展校本教研。按照“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思路,进行理论培训,学年组内同伴互助,教师对自己设计的每堂课,进行“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的系列教学活动,走“边教边研”之路,促进专业能力的发展。
5.教育科研工作
规划课题的研究,学校科研室主抓。继续开展中央教科所《整体构建家庭和谐德育途径方法体系研究》的实验实施工作;继续开展《小学家校互动教育策略的研究》省级家长学校实验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市规划办一线教师课题申报工作。
校本课题的研究,教务处主抓。研究内容是教师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研究的结果以专题论文、经验总结形式完成。教务处期末对科研成果进行汇编工作,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
新的学期伊始,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工作,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为办好新区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我们的贡献。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第六年,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探索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为目标。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学校数学课题的研究和指导工作;创新教研方式,努力提高研究、指导、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求真务实,科学实效的推进数学教研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二、主要工作
1、加强学习培训,研究总结推广小学数学新课程教材实验的经验和成果。
我中心学校小学阶段实施新课程教材实验的各项工作已进入第六个年头。一方面,几年来小学数学在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涌现出了一批新经验、新成果,我们要十分关注和重视,要认真研究、总结、推广,促进我中心学校小学课改工作的深入推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正视课改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认真反思,积极开展研究,寻求切实有效的对策,解决教师的困惑,切实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
(1)各校要组织广大数学教师进一步学习贯彻和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思想和方法,努力促使广大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加强实践感悟,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
(2)研究总结推广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本学期将组织教师参加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数计算的教学)互动研讨活动,促进我中心学校小学数学课改工作的深入推进。
2、深入课堂,扎实有效
地加强教学实践、研究、指导,努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加大课堂教学研究、指导、服务的力度,通过听课、研讨、观摩、交流等教研活动,探索教学规律,总结推广经验,力争在教学有效性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
(1)进一步加强小学数学常态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和指导,努力探索小学数学常态化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途径和方法。第一,关注常态的课堂就是关注最广大学生素养的提高,要由追求课堂教学的观赏性,走向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由关注少数精英教师走向关注最广大的普通教师。第二,研究常态的课堂,就要研究普通教师的日常工作方式、工作流程。如:如何备课、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如何设计作业等。研究学生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
(2)本学期,将围绕“今天,教师应该怎样上课”、“数学阅读”、“如何设计新课后的练习”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3)为了更好地调动各校及数学教师参与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学期将开展学校、教师自愿申报参加全中心学校性公开教学的活动,在中心学校教研室认可的情况下,组织开课研讨活动。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及业务素质。
(1)总结和推广本中心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充分发挥本中心学校小学数学市级学科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的示范引领作用。本学期将组织市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与部分青年骨干教师谈教学,谈个人成长经历,话课改等活动。
(2)各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对有培养前途的数学青年骨干教师制定规划,搭建平台,拜师结对,跟踪培养。
(3)本学期将举办35周岁以下(教龄满5年)的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大赛,包括学科知识测试、现场教学设计、现场课堂教学。
4、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强化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继续指导各学校的.课题,开展扎实有效的研究,强化过程管理,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根据市教研室工作部署,将安排现场教学观摩和研讨。各校要尽早组织教师认真开展此专题的研究,加强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力争早出经验出成果。
5、进一步加强考试与评价研究,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1)加强对数学试题的研究,努力让试卷成为教师学习研究的内容,成为教师理解、吸收课程标准理念的生动教材。考后要深入分析,真诚沟通,及时反馈,既通过考试评教学,也通过考试议试卷,实现考、教、学共赢。
(2)学期末,将对部分学校部分班级学生数学发展水平能力进行测试。
6、切实提高常规教研工作质量,全心全意为基层学校服务。
(1)要进一步增强课改服务意识,继续深入课堂研究指导,帮助学校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或困惑,切实履行“研究、指导、服务”职能,努力做基层学校和教师欢迎的教研员。
(2)认真做好常规调研工作,加强与各校之间的联系。根据教研室工作安排,开展好合适的小型多样的调研、研讨活动。
三、活动安排。(略)
一、备教学内容落实多,备学科长远发展少
调查发现,一些学校、教师对集体备课的大方向不明确,他们只是指望通过集体备课解决具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每一次集体备课几乎都是一成不变的活动形式:下周的课(或下面的几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如何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怎样的例题或习题,怎样进行作业与考试……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在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细节进行。这本无可厚非,甚至是非常必要的,但从下面的理由看,集体备课仅有这些也许就显得不够了。
在新课程背景下,形成自己的教学文化应当是一所学校努力发展的方向;积极探索、逐步构建并形成自己的学科教学特色,应当成为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目标。学校原有的教学文化底蕴、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的改革发展方向又是什么;学校的每个学科要努力形成怎样的教学特色,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目标如何确定;为了实现长远的发展规划而需要分解的阶段目标又是什么,如何实施……这些都应是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所要明了的。
与此同时,相对于集体备课的长远规划,学科组平时的集体备课过程则应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将集体备课的长远目标、内容细化分解,紧紧围绕当前教学内容,切合当前教学实际,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学校要将学科教学的长远发展规划与当前工作重点、教师专业成长与实际教学需求结合起来,使集体备课活动每一阶段有研究探讨的重点,既扎实有效、务实具体,又抬头看路,始终瞄准努力的大方向。
二、分工备课多,合作交流少
集体备课应当是平等、民主、互助、开放的交流活动过程。集体备课,人人都是主角,但分T又应有所不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组织活动的全过程,学科带头人要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示范作用,研讨时中心发言人(也称主备人)作中心发言,提供相关材料,设计并提出富有探究意义的研讨问题。所有的教师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达成共识,形成实施教学的基本思路、提升自己的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根据自身实际(本人、学生、教学内容等)进行“二次”备课。同时,要力戒以下两种走向极端的做法:
第一,一人备课,大家“享受”。将备课的任务全压在学科带头人身上:每次集体备课都由他们作“一言堂”的中心发言,他们拥有“霸语权”,其他教师则没有“话语权”;由学科带头人提供现成的“样板”教案,其他教师坐享其成,一成不变地到课堂上去“执行”;有的学校甚至完全将集体备课代替了教师个人的独立思考。这种做法看似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避免了青年教师可能要走的“弯路”,实则是一人备课,大家“受害”。首先,受害的是普通教师,他们与学科带头人缺乏交流与反思,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失去了基础,集体备课也就失去了“集体”的意义;普通教师被动“接受”,积极主动的思考少了,个人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没了,拿来的“成果”终究不是“自己”的东西。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其次,受害的是学生,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离开了学生的实际,再好的教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一套教学方案不可能适用所有的老师、所有的班级,这样的做法只能带来事与愿违的后果。
第二,“分工”备课,资源“共享”。将某一时段的教学内容(或模块或章节)按一定形式“瓜分”,提前分配给教研组(或备课组)的教师备课,大家“凑”在一块,形成“完整”的备课。这一时段(章节或内容)的备课用你的,你准备材料、作中心发言,提出教学建议;下一时段(章节或内容)用我的,我作重点讲解,给定教学设想;下次再用他的……一些人美其名曰“人人备课,资源共享”: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重点突出,难点分化,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分头“攻关”。这种认识和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其一,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个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之间的基础条件、教学经历、业务水平、发展潜力是存在差异的。他们虽然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但担当的角色应是不同的。相对而言,优秀的教师应承担起指导、引领、示范、带动、把关的作用。其二,人人担当“主备人”,将教学内容“瓜分”,集体备课变成分工备课、分别备课,会打破教学内容、教学思路的完整性。教材中的模块和章节都有各自完整的知识、思想体系。每位教师对教材的认识与把握往往是不同的,教师之间各自为战显然对于从整体高度把握教材、把握教学是不利的。从着眼长远的视角看,如此做法对于形成并主动构建学科教学的特色也是不利的。
三、备教材多,备学生少
当前,集体备课还是较多地关注了教材而忽视了学生;关注教材又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点的分析和落实上。例如,就某一教学内容(或章节)而言,教师大都比较关心: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有怎样的变化,是新增内容还是传统内容;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是高是低,“理解”还是“了解”,“掌握”还是“熟练运用”;高考对该内容的知识考查要求是怎样的,常见题目类型有哪些,教学如何达到考试的要求?选择哪些例题习题;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规定几课时授完?能讲完吗……集体备课似乎一切都是在为了教师的“教”,对于学生的“学情”却置若罔闻,熟视无睹。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宗旨。不去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不去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去研究我们教学的对象,再“好”的备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试想,当我们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倾向、情感态度不甚了了,甚至连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某一内容的知识基础都不能做到了然于胸,怎么可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实际的教学方案来?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是教学活动的起点。集体备课要备学生:调查学生学习基础与已有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与情感倾向,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特点,商讨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方案……只有这样,集体备课才有较强的针对性,才能够做到备课是基于学生的“学”,为了学生的“学”。
四、备讲法多,备学法少
目前,无论是集体备课,还是教师的教案书写,关注的重点依然是课堂上的“讲”:内容如何讲得清楚,题目如何讲得精彩,重点怎样强调到位,语言怎样力求优美,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一切似乎都是在为教师课堂上的“完美表演”而准备。
例如,笔者参加了一所学校高一数学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课题为“函数的概念”。先是学科带头人作中心发言,他首先谈了自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对函数概念的“变量说”和“对应说”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函数的概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就是具体的教学建议,特别强调要讲清“对定义域中的‘任意一个值’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并设计出了一组强化题目,给出了讲解的方法……在学科带头人发言之后,全体教师也都围绕这一议题谈体会,说打算(课堂上“讲”的设想),却几乎没有涉及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设计——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问题情境,总体上要把握哪些“有利”的“契机”,教师又该作怎样的角色转换与定位。显而易见,这样的研讨与交流固然深化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特别是知识点落实)的认识,完善了教师对教法的设计,为“讲课”作了充分的准备,但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口因此,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把握“有利时机”,适时角色转换,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备课的重要环节,也是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
著名数学家张景中说:“好的老师,就应当向学生展示数学思维的美妙。”“数学教学的改革电不能只着眼于讲什么,不讲什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教师应该下功夫研究在课本之外有没有与众不同的、更好的表达方式,不但要教学生算,更要教学生想。”备教师的“讲”固然重要,但归根到底,“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讲”是为了“少讲”,“讲”是为了“不讲”。
五、备课前预设多,备课后反思少
一些教师认为,备课主要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并把形成教学思路与实施方案看作是集体备课的主要目的,意味着活动的终结。因此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选择练习作业……成为每次集体备课的主旋律。而对于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教后“回头看”、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与评判、教学的得失总结却涉及的较少。
诚然,课前精心的教学设计是非常必要的。虽然这只是一个预设,但却是执行教学行动的“指南”,是达到理想与精彩“生成”的基础,因此集体备课前预设也是顺理成章的。但“预设”不可能预料到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所有情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的思维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他们就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见解。课堂教学的实践表明,思想开放、思维敏捷、好奇心强的学生的思考时常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而且不可能总是走在教师事前“预设”的轨道上。教学过程中也就会时常发生一些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事件”。面对此情此景,教师会有怎样的反应?他可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凭借自己的教学机智,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顺势推进学生的学习;他可能将学生的思维强行拉回到自己的思路上,这当然是毫无益处的;他可能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好端端的“设想”遭遇到了挫折!“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预设”与“生成”之间的撞击,无疑会引发教师深深的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课前预设有何不足?教学过程有什么不当?今后应该怎样调整,有什么教训和经验值得总结汲取……这分明是来自“身临其境”的“当事人”的真切感悟。这种感悟,既亲切自然、弥足珍贵,又稍纵即逝,及时地总结交流是十分有意义的。那么,在随后的集体备课时,就上一次的备课及其教学实施过程回顾反思(比如采取课后说课的形式),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回顾教学设计形成的轨迹,联系课堂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交流各自在“突发事件”面前的“应对策略”,感触各自的困惑与迷茫,反思存在的不足,共享成功的经验……
在当前大力推行校本教研活动的背景下,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已为我们所认识,但在实施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一些偏差和不足。我们要认真思考、积极实践、努力探索集体备课的有效实施策略,将校本教研推向更高水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应当成为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的责任。
摘要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一些学校在开展以校为本的集体备课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备教学内容落实多,备学科长远发展少;分工备课多,合作交流少;备教材多,备学生少;备讲法多,备学法少;备课前预设多,备课后反思少。校本教研要着眼于学校长远的教学文化建设和学科教学特色的构建与发展,加强教师的合作交流,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集体备课;校本教研;教学反思
一、建立灵活的教研活动组织形式,促进教师在积极、主动的行动中研究。
我们教研培训的目标是培养乐于研究、善于研究、享受研究的老师。这是最理想化的状态,也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我们依然尝试着,从教师感兴趣的方式入手,一路走来,也积累了一些有趣而便捷有效的策略。
1.游戏式的教研方式
教研并非一定是理性、单一和枯燥乏味的,也可以是实干、生动和充满情趣的。培训中如果注入了游戏的精神和诗性的智慧,教师就可以不断地保持研究的热情,充分地享受研究的快乐。如:我们设计了“角色大转换”的教研游戏:请一名老师组织活动,其他老师当小朋友,要求是一定要进入角色,展现真实。于是,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许多让人捧腹的事件:如,有的“小朋友”听不懂“老师”的问题;有的“小朋友”嫌没意思坐不住;还有的“小朋友”因为“老师”让大家重复做的次数太多而“罢课”,自己玩儿去了……哄笑过后,带给老师们的却是不小的启示,使老师们进一步认识到一定要在尊重孩子的需求的基础上来建构和确定合理的教学策略。
我们还设计了“福尔摩斯”、“二人对抗赛”等教研游戏,帮助教师意识到自己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存在的“盲区”,进一步激发教师尊重孩子的独特思维,学习孩子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等等。
2.解决问题式的教研方式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种种问题,有些问题是个别性的,有些问题是集中性的。我们经常利用问题小纸条、教师教学问题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摸底、调查。对于个别性的问题,我们采用个别的、有针对性的帮教方式;对于集中性的问题,我们则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用集体的力量解决。
3.自荐式上课与邀请式听课
改变以往指派式的方式安排教师组织观摩活动、展示活动等,教师可以自我推荐,也可以相互推荐。这样,既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又避免了因领导的主观臆断而忽视了个别教师的进步。教师自荐式上课可以以现场观摩、说课、录像等多种形式呈现,根据情况不同,请本年级组、教研组或者全体老师帮助、评议。
管理人员的听课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如果教师把这种听课当成负担,当成压力,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力。应改变以往随机抽查听课的方式,请教师自己和管理人员约定时间、约定内容(前提是保证每人的听课量),拿自己认为比较自信的活动或者疑问颇多、难度颇大的活动来请管理人员听,这样既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其正确对待这种指导和管理方法,又能发现每个教师工作中的闪光点并解决了实际问题,实践以来,收获颇丰,深受老师们欢迎。
二、建立有效的学习方式,培养爱学习、会学习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1.向书本学习
(1)围绕思考题查阅书籍自学,例如:我们曾就“教师提问的艺术”、“如何观察、怎样观察”等问题,请教师查阅资料自学,并以年级组为单位,推荐教师担任主讲向全体教师介绍学习的心得。
摘要:针对目前校本教研活动时间短、被动听的人多、研讨人员积极性不高、活动前准备不充分、效果不好的实际情况,设计校际联动教研活动从而达到促进校本教研活动实效性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校际教研;校本教研
文章编号:1008-0546(20_)03-016-02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doi:
一、问题提出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其主要是研究教师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困惑或问题,通过教师的个人思考、同行交流和专家的专业引领,解决困惑及问题。因此,校本教研是一种真正基于教学实情、教师自我的一种草根化研究。不久前,由江苏省常州市教学研究室和江苏省溧阳市教学研究室牵头,分别在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和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举行了化学校际教学研讨活动,目的是进一步开拓教师的视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推动校本教研活动。该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本次活动的情况整理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二、活动的指导思想
改变传统的由市教研室组织全市性教学研讨活动或校本性(教研组内部)教学研讨活动形式,而是选择两所同一层面(都是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的学校进行教研组间的教研活动,活动主要是根据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相互研讨,使校本教研活动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以切实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三、活动的内容
1.前期准备
首先,根据活动的安排,各校教研组规定成员学习《中学化学教学设计及案例》、《中学化学知识探析与实验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等书籍,定好主题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由主讲人制作PPT对学习情况进行交流,每位成员根据交流和自学情况进行点评,以促进参与活动的教师教学理论与教学思想有一定的提升。其次,根据学校的教学进度确立备课课题,先由上课教师个人备课,在此基础上由备课组内进行第二次讨论,并将讨论稿印发到教研组全体教师手中,最后教研组内部对教案再讨论,形成共识后定稿。此过程加强了备课活动的合作性,促进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与思考。
2.课堂展示与讨论
根据前期的准备情况,决定由四位老师作为代表在江苏省北郊中学和江苏省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选择了《离子反应》、《氯气的性质》分别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同时也对课堂情况进行了全程实录(目的是为了评课时回放和积累资料)。听完课后相关人员聚集在一起对课堂情况进行讨论,先由上课教师交流课前的准备情况、上课过程中的感受和课后的体会,然后教研组内部教师结合各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进行讨论,由于活动前每位老师都对上课内容有很好的思考,因此,各位教师能在热烈讨论气氛中各抒己见,有不同观点的片段又将课堂实录再一次进行播放,边回放边讨论,使上课者与评论者都能有根有据。为了使讨论内容更好地得以落实,每次活动都有再体验的过程,也就是说根据评课讨论的情况,在对教学设计进行适度重整的基础上再一次选择相应的班级进行课堂体验,目的是将理性的思考在实践中体验。整个活动过程中常州市教研员吴老师、溧阳市教研员董老师全程参加,并给予了具体的指导。
3.活动总结
通过交流、讨论,大家对实验探究式教学方式在化学基本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的运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最后,常州市教研员吴老师作了《关于中学化学探究学习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的专题讲座,对本次活动作了进一步的提炼。
四、活动的心得
通过本次活动,老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交流、碰撞与更新,对教学的认识也有所提高,可以说收获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做一名有“新理念”引领的教育者
活动中,多位老师的发言体现出其深厚的教学理论修养、丰富的学科知识内涵和厚实的实践功底,为大家呈现了大量前沿而有实效的新理念,列举了许多鲜活而典型的真实案例,让在坐的各位老师都感受着新理念、新思想冲击,特别是用“大化学”的思想来设计课堂教学,用居高临下的思想和目光来看待化学课堂,不纠缠于具体的一条性质,而是在兼顾知识的条件下侧重于学生的能力,教给学生方法,即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和具备方法。
现在上博客了,可能“理智”上有了更大的成份,那是因为我不想把“博客”变成一个很没水准、很随意、很低俗的交流平台。我更愿意“博客”是一块圣地,一块能让有志于教育的人播种希望、传达美感、寄托心灵的圣土!所以我会很珍惜我的表达,斟酌用语口吻,把真诚、善意、无私和盘托出。
以前我的学习总只是阅读有关教育理论,却不能很好地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阅读其他教师的博客,我看到了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于是我有了关于理论的思考,也有了对实践的反思。久而久之我就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为了提高我的教学水平,我经常访问别人的博客主页,并且认真阅读同行们的文章,领会了他们独到的见解,同时也留言说出自己的看法。每次一打开电脑,夜间十二点后才休息,这是正常的。而彻夜未眠那也是常有的事。就这样,经过阅读、分析、思考,我的教学思想不时地与各地的朋友得以碰撞,教学研究的兴趣和习惯也慢慢的养成了。在这里,我吸收着丰富的营养;在这里,我获得一个个的灵感,使课堂充满机智,充满活力。
撰写教研论文有利于教师提炼教学思想、总结教学经验,对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职称评定也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授课水平令人叹服,但在论文数量上则寥寥无几,似乎写作论文的能力与教学能力不成正比。
作为教师,有教学理论和经验,其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比较高,也有发表教学论文的实际需求,为什么普遍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比较少呢?
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我发现,影响教师写作论文的因素很多,如工作量大、没有整块时间,或者自觉理论水平不足,难以从教学实践中抽象出理论等,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写什么,也就是不知道如何选题。
教研论文是指围绕教学中的某个问题,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可资他人借鉴的教学方法的文章。这个教学中的问题就是文章的着眼点,如何选取这个着眼点就是选题。选题是教研论文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总是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也有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这些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实践结果,就是教研论文写作的着眼点。对这些“问题”“方法”“结果”进行思考和总结,就能写出一篇有针对性的教研论文。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如何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一、如何发现问题
1.在教学改革中发现问题
教育总是在向前发展的。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方面,相较以前都有了很大改变。结合自身学科教学实际,分析其中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就可以找到很多可写的点。如,对比教改前后的教科书,分析其中的不同,以及教学中学生对教科书的反映,进行纵向对比,就是一个比较容易入手的角度,这方面的文章也比比皆是,随手搜索一下就能看到很多例子。如,“新课改前后教材中性别角色的比较研究”就是从这个角度分析的一篇文章;类似的还有“浅谈新课改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的人文性”“对新编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中‘资料卡片’和‘知识链接’的理解与运用”等。
2.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教学实践中,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还是教学过程中,总会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而这些改进的实践方法和结果,就是教研文章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只要有心,就会发现其中的“点”俯首皆是。例如,教学内容上,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顺序,教学效果会有什么变化?在教学方法上,使用探究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使用小组讨论和不使用,教学效果有什么变化?在教学手段上,使用微课教学前后,学生的反应如何?微课的使用,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与传统方法有何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置提问环节可以提升课堂气氛?提问哪些学生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开放式问题还是非开放式问题?翻转课堂有何优势、有何弊端?这些问题,都是值得分析的。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观察,找到这些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实践检验,就成功地找到了教研论文的选题。
3.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
学生是教师写文章最为有用的资源。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如何设计教学内容、使用何种教学方法,都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是教师论文写作的数据来源。你可以记录学生在使用某种新教学方法的课堂反应、作业正确率、考试成绩,分析其在不同教学模式下的变化,从而获得教学效果的第一手资料,这些数据经分析归纳后就成为教研文章的重要内容。
教师还可以从学生角度选择一些独特的、比较主观的选题,如,分析学生学习成绩与家庭教育的关系等,这些选题都依赖于数据分析。教师可以设计好问题,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获取数据,从中分析出结论。如,发表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的论文“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选取了298名中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其结论就比较令人信服。发表在《求知导刊》上的“中职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幸福感关系研究现状”分析了父母教养方式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疏离感和主观幸福感指数的影响。在这种选题上,只要设计好问卷问题,获取这些宝贵的数据,利用一些已有的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就能写成很有分量的文章。
当然,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论文的“选题”。一个题目能够进行研究,一定是真正存在于教学中的问题,而且应该与当前教育发展水平相切合。
二、选题的原则
1.宜新不宜旧
在选题时,应选择与当前的教育发展水平切合的问题,所谓切合,指的是这个问题是当前多数人关心的、正在实践的内容。举例来说,在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潮下,讨论微课对教学模式的改变就是切合当前教育发展水平的,但讨论多媒体的教学使用就显得陈旧,因为多媒体使用已经非常普及。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呢?这就需要老师平时多关注各种教育平台,分析当前的热点,还可以阅读一些教育类的期刊,尤其是声誉比较好的期刊,分析借鉴其他论文的选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找到自己可以着手的“点”。
2.宜小不宜大
一篇教研论文,最好针对一个教学上的小问题,“小题大做”、深挖深钻,比较忌讳大而化之的题目。小问题容易写深写透,而大问题则容易写散。甚至可以这样说:题目的大小决定论文的水平。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影响因素很多,从一个因素的变化去分析系统变化,等于固定其他变化因素,只考虑一个因素变化的影响,往往可以得到可信的结果,而同时分析多个因素的影响,则难于得到一个确定性的结论。因此,教学论文往往只从一个因素的影响去分析教学过程,也就是题目比较“聚焦”,以期得到明确的结论。如,“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就是一个很适当的角度,而“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选题就比较大,因为教学策略从课程设计、教学手段、组织方式等环节都有体现,如果方方面面都写到,容易浅尝辄止,达不到教研论文要求的深度。
三、如何修炼选题的慧眼
为了找到合适的选题,教师们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善于发现的眼睛是怎么来的呢?离不开自身的积累和修炼。
1.勤于阅读和学习
教师应当多方面阅读,除了自身学科,还应该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研究发展的最新成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教育教学理论就是教学的工具,而且这些教育教学理论往往可以直接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当把理论联系到自身实践中,又出现了预期结果的时候,一篇言之有物的教研论文就有了轮廓。教育类期刊也是一个很好的阅读方向,特别是自己想要在其上发表论文的期刊。阅读教育类期刊既可以了解当前的研究热点,又可以了解期刊的风格,便于自己投稿时有的放矢。
教师还应该多掌握最新的教学技能,将新的教学技能应用于教学中,可以真正体会到这个技术的优点与缺点,以及是否对教学有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将这些经验整理成文,配之以数据分析,就是一篇很好的教研论文。
2.勤于思考和积累
作为一个教师,只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各种教学工作,无论上课、听课、改作业,随着时间的积累,必然会有各种体会、感悟和经验。常常记录这些体会、感悟和经验,日积月累,集腋成裘,就有了写教研论文的案例和素材。而对这些经验体会进行思考和反思,分析其中的原因,结合教育理论,就可能找到合适的选题。有了选题后,这些记录还可以帮你找到论据支撑论文的论点。而且,教师的工作重复性比较高,这个特点使各种记录易于前后对比分析,所以积累的这些记录就是写作教研论文宝贵的财富。
总之,写好教研论文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选题上,需要我们保持对教育理论和教学手段的学习,以及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的创新精神,还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不喾此肌⒒累,厚积薄发。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20_JG116)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