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05
-
2024-05-04
-
2024-05-04
-
2024-05-04
-
2024-05-04
更新时间:2024-05-01 14:26:19 发布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4-05-05
2024-05-04
2024-05-04
2024-05-04
2024-05-04
摘要:阐述行为安全理论的方法原理及其工作机制,规范其在煤矿生产中的具体流程,评价企业基本状况并设计行为安全目标,通过对工作人员的观察,纠正与规范其行为,根据反馈信息提出完善行为安全管理的策略。实践发现,企业将行为安全管理理论落实到煤矿生产中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行为安全;煤矿;安全管理
0引言
近年,中国煤矿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安全形式,为了改善煤矿生产的现状,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国家加大了对于煤矿企业的整治力度,通过对近年来煤矿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分析发现,行为管理不到位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从煤矿企业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来说,中国大部分煤矿企业还未形成完善的行为安全管理体系,不具备针对性与系统性,难以真正落实到实际的煤矿生产中,管理人员缺乏经验是行为安全理论贯彻与落实的主要障碍。而行为安全理论的有效落实是控制煤矿企业安全事故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实现企业高效生产的必然选择,因此,加强对行为安全理论可靠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监督与考核体系的不足
煤矿企业的监督与考核体系是影响员工工作行为及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原因,而目前大部分企业都比较注重数据统计结果,管理人员大多实行突击检查,缺乏对于煤矿生产全过程的监督与控制,导致管理理论与实践相背离,未建立员工安全行为与考核结果之间的紧密联系。煤矿企业认为仅通过检查与制度管理就能够提升工作人员安全行为能力,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观念难以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使事故在防不胜防的情况下发生,对企业造成巨大冲击。同时,对于某些缺乏经验的员工来说,为了能及时完成工作而不按照相关具体流程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违反安全生产的规定,产生一系列安全隐患[1]。
员工积极性不高
煤矿行为安全理论有效落实的根本出发点是员工,而煤矿安全管理主要依靠管理人员随机抽查,导致大部分工作人员放松警惕,未积极参与到安全管理行列中。管理人员忽视员工积极参与的重要性,难以改进安全管理的现状,无法激发员工参与的活力。大部分煤矿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制定安全管理规定约束员工行为,员工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在员工违反安全生产规定后,只要未产生安全事故也不用承担相关惩戒处理,这类现象不仅不利于激发员工的活力,同时也难以实现安全管理的有效落实。
未建立相关管理制度
一般来说,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制定奖惩制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预防矿井生产事故方面能产生一定效果。但仅是奖惩制度还远远不够,奖惩管理方式促使员工将个人精力主要集中于避免惩罚,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分析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通过相关控制制度的建立激发员工落实安全行为的动力。在安全检查过程中,管理人员与煤矿生产人员的身份相对冲突,而安全检查的局限性及管理人员不适当的管理方式均是阻碍行为安全理论落实的主要原因。
2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行为安全管理的准备
a)成立行为安全管理团队。安全管理团队是保障管理模式顺利实施的基本,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理论专业知识及丰富的煤矿开采经验,才能保障对员工行为安全的有效指导,保障行为安全管理的实用性;b)煤矿企业应当对行为安全管理小组进行培训,使其充分掌握模型分析的基本方法及行为安全管理的根本内容。管理人员深入了解行为安全管理的要点后,才能对员工的生产行为进行评估与更正;c)煤矿企业安全行为评估。在实施行为安全管理措施前,管理人员应当深入了解煤矿的基本情况,通过对矿井地形、地势等基本环境的了解,与员工深入交谈,对煤矿生产的安全水平及影响安全的根本因素进行评估。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更准确、更完善的管理措施,明确采纳员工的建议与意见,为行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
行为安全的实施观察
a)分析行为安全的情况。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员工的实际行为制定行为安全管理制度观察表,按照安全行为规定、煤矿事故调查报告及各个生产岗位的具体职责记录与评估员工行为。需要指出的是,员工安全行为的评估不仅指矿井开采的各项流程,还应当包括员工从进入矿井至工作结束离开矿井的整个工作流程,如矿工是否按照规范化的标准执行各项工作、各项设备系统的运行是否顺利、工作环境的各项气体检测是否符合标准等;b)安全行为与各项措施的落实。工作人员只有明确行为安全的基本准则才能够掌握自身的工作需求,所以管理人员应当将安全行为的措施传达至每位员工。而管理团队则根据评估标准审核员工的具体行为,使员工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养成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降低事故突发率。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应当统一员工的评估标准,只有公平、公正的管理模式才能够得到员工的认可[2]。
行为安全管理的干预与反馈
a)行为检查及引导。在员工基本了解行为安全理论后,管理人员应当定时检查该项措施的落实情况,一旦发现存在各种不安全行为时,应当及时制止,并对其进行教育与引导,利用自身行为纠正员工的错误。同时,管理人员应当针对不同工作岗位所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进行讲解,使员工认识到不规范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b)管理人员在进行行为检查及引导后,应做出总结与归纳,通过数据分析与统计,发现行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整改策略。而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企业应当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使其发挥良好的带头作用,鼓励更多员工参与到行为安全建设中,以积极的态度保障行为安全管理的有效执行;c)员工行为的适当调整。管理人员应当适当调整员工煤矿开采环节中的各项行为,如在安全事故的高发区,员工应当提高注意力,实时检测瓦斯的浓度,严格控制煤尘的基本情况并严禁带入火种。而对于某些并无实际意义的行为规定则可以清除,使员工能够清晰地掌握重点工作流程,同时,管理人员应当将事故高发区的基本情况通知至每一位员工,提高全体成员的警惕性。
3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保障机制
行为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管理人员有效、持续的执行才能实现管理的系统化,使该管理工作落实到煤矿生产中,形成一套全面、完整的行为安全管理保障机制。
健全行为安全管理制度
煤矿行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有关人员应当意识到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通过实际考察与分析,在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活动中健全安全行为目标评价制度、安全监督与监测制度、行为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行为调查统计制度等,并充分发挥其价值,以此推动行为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同时,煤矿企业也应当制定行为监管制度,通过对矿井工作人员的实时监控与监督,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引进信息化技术进行煤矿开采。企业也可以鼓励员工之间相互监督,转变员工以往被动接受的管理模式,通过对违规行为的举报与严惩,能够进一步提高员工对行为安全的重视,有利于员工积极主动规范工作流程,充分体现员工的主体地位。
完善行为考察机制与激励体系
完善行为安全考察机制与激励体系,将员工作为行为安全管理的中心,并将煤矿生产过程作为考察工作的重点,树立正确的行为安全管理观念。另外,煤矿企业应当根据员工的实际行为制定一定的激励制度,改变以往行为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加大对员工生产行为的控制力度,从根源上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管理人员采取激励体系控制工作人员的根本行为,通过不断创新与思考,用正确、高效的模式作为强化手段,在强化管理过程的基础上,统计行为安全的实施数据,通过对结果的干预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能力。而在煤矿生产行为安全制度中制定违规违纪的处罚机制,并给予员工申报权利,充分体现行为安全管理的公平性与公正性。通过奖惩情况的及时通报与公布,使工作人员相互学习,强化彼此之间的交流,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建立行为安全培训平台
目前,许多煤矿员工受自身文化条件的约束,并未全面了解行为安全的基本理论,而有的员工由于自身缺乏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在生产过程中无法严格要求自己,这些情况均阻碍行为安全理论顺利实施。因此,煤矿管理人员应当加大对员工培训的力度,建立员工行为安全培训平台,比如,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员工到矿工培训基地,通过专家的现场示范与训练,使其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强化行为安全理论的印象。企业将行为安全培训与行为安全管理有效融合与统一,根据员工实际工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使员工提高自身工作能力,训练安全生产技能,通过矿场火灾、爆炸的虚拟演示与演习,使员工产生一定的敬畏感,进而养成安全生产的行为习惯[3]。
4结语
行为安全管理理论在中国研究利用的起步较晚,并且大部分煤矿企业并未涉足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到目前依然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改进与完善。研究分析表明,煤矿企业将行为安全管理理论运用到煤矿生产中,能提高煤矿生产的工作效率,有关人员应当积极分析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及可操作性的措施。通过行为安全理论的有效运用,保障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奠定企业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禹敏,李月皎.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煤炭,20xx,3(22):118.
[2]师小永.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xx,4(15):31.
[3]栗继祖,陈新国,撖动.ABC分析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xx,7(15):71.
摘要:为解决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有体系但不精细,有架构但有缺位,有制度但有缺失,有职责但不清晰”等问题,提出煤矿技术管理体系建立原则与构成要素,研究建立以总工程师为核心,以集团、子(分)公司、煤矿3个层级为重点,以各层级总工程师、各专业副总工程师及总工程师直管技术部门、业务联系部门、行政配合部门为支撑的“135”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架构,明确了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职责划分,并从组织领导、人力资源建设、资金保障、业务培训、标准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保障措施。构建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可为促进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架构;总工程师
煤矿技术管理是集系统工程、并行工程和信息工程为一体的复合型工程,动态可变因素多,生产环节差异性大,安全矛盾突出[1-3]。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专业分工越来越精细,现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简称“技术管理体系”)存在“有体系但不精细,有架构但有缺位,有制度但有缺失,有职责但不清晰”等问题,尚处于从部分专业开展技术管理体系研究阶段,如地测防治水技术管理、机电技术管理、通风安全监控技术管理、防尘系统技术管理等,但在全局层面建立系统、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架构研究仍是空白[4-7]。为此,建立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煤矿技术管理体系,明确岗位职责,理顺集团、子分公司、煤矿三级技术管理体系关联关系,有利于煤矿企业简化机构、明确责任、高效运行,可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高效率、高效益经营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可靠技术保障。
1构建原则和构成要素
技术管理体系在建立过程应考虑以下构建原则:①坚持安全生产:贯彻安全生产方针,持续改进、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和高质量发展目标;②坚持分级管控:遵循集团宏观决策管控、子(分)公司协调负责、煤矿具体实施;③坚持总工程师负责制:各级总工程师对本级技术管理全面负责;④坚持系统、精简、高效及扁平化管理,做优集团层级、做强子分公司层级、做实煤矿层级。建立安全、高效并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技术管理体系,是推动煤炭企业发展、提高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水平重要手段。技术管理体系构成要素包括组织体系、业务体系(生产业务体系、保障业务体系)、标准体系及三者构成的过程体系和相对独立的考核体系,通过业务体系横向梳理,实现对技术管理业务内容全面覆盖;通过业务体系的竖向梳理,实现从基层到上层的业务统一,体现底层逻辑,真正做到可控、可用。煤矿技术管理体系构成要素如图1。1)组织体系。指与技术管理相关的部门、专业组织和岗位,主要包括机构设置、机构职能,岗位设置、岗位要求,并明确职责、权限及其协调的关系等。2)业务体系。主要包括生产业务体系和保障业务体系。①生产业务体系:是指具体的技术投入与产出,主要包括基建技术管理、生产技术管理;②保障业务体系:是配合生产业务体系管理的各方面内容,凭借技术相关的各类资源,按照工作流程履行自身、部门职责职能,主要包括科技管理、技术人员管理、体系管理、资源管理等。3)标准体系。是具体业务技术管理的工作要求及具体行动指南,包括国家、煤炭行业及企业3个层次现行规程、规范、标准等。4)过程体系。技术投入与产出过程涉及的相关活动的全过程管理,是组织体系、标准体系、业务体系的有机联系,体现技术管理部门及人员权利与义务的全过程,涵盖企业内部规章与岗位责任制。5)考核体系。是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体现技术管理完成情况的考核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考核指标能反映业绩目标完成情况、工作态度、能力等级数据,体现对安全生产、效益等方面全方位考核。
2体系和主要内容架构
体系架构
大型煤炭企业应构建以总工程师为1个技术管理核心,集团公司、所属子(分)公司和煤矿3个层级为重点,各层级由总工程师、专业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直管技术部门、业务联系部门、行政配合部门5个部分为支撑的“135”技术管理体系总体架构。技术管理体系总体架构如图2。3个技术管理层级之间属于业务领导,非行政领导;各层级均以总工程师为首负责本层级技术管理工作,各层级副总工程师(或首席专家)协助总工程师负责本层级技术管理工作;各层级总工程师直接领导管理技术部门,负责支持、配合落实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技术管理的指令,各层级业务联系、配合部门负责配合、协助落实各项技术管理职责。
主要内容
按集团公司(一级)层级、子分公司(二级)层级、煤矿(三级)层级共3个层级划分,本着“集团做优、子分公司做强、煤矿做实”原则进行技术管理体系主要内容研究。1)集团公司(一级)层级方面。集团公司应做优技术管理体系。在全体系中承担宏观管控与重大技术方案决策职责。职责范围涵盖发展规划、技术标准、煤矿设计、科技创新、生产准备、灾害防治6大方面,以及对二级、三级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煤炭采掘技术工作量尤为繁重,国家对冲击地压矿井安全性越来越重视,应设置采掘副总工程师;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提高,国家对智能化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机电装备和智能化技术需要,应设置机电副总工程师;煤矿“一通三防”包括矿井通风系统技术管理、瓦斯抽采技术管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管理、通风安全监控技术管理、矿井综合防尘系统技术管理、防灭火系统等技术管理,应设置通风(或通防)副总工程师。同时,根据集团需要组织审批地质报告、新建矿井地质报告、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及重大防治水措施等职责,应设置地测防治水副总工程师。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的重点任务是协助总工程师,专业性指导解决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等相关工作。2)子分公司(二级)层面。子分公司应做强技术管理体系。子分公司处于承上启下关键位置,应设置与集团公司对应的技术管理体系,同时考虑到担当生产主责和新时期信息化发展及洗选加工的重要性,一般分别设置6个岗位副总工程师,即:采掘副总工程师、机电副总工程师、通风副总工程师、地测副总工程师、信息化副总工程师、洗选加工副总工程师[8-10],或者尝试建立专家委员会(或技术委员会),其工作职责主要是指导煤矿开展技术难题攻关等研发工作。3)煤矿(三级)层面。煤矿层面应做实技术管理体系。除与子分公司对应设置相应专业领域副总工程师外,对于冲击地压矿井,需要增设专业防治冲击地压副总工程师,强化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有冲击地压的矿井应增设冲击地压科,有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增设瓦斯防突科。强冲击地压矿井、煤与瓦斯突出严重的矿井应分别设置防冲副总、防突副总。对瓦斯突出矿井,需要对通风副总工程师增加瓦斯防突专业工作职能,或者增设专门的瓦斯防突副总工程师。煤矿应设置技术委员会,其成员由生产、技术、安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促进跨专业、跨部门的技术协调,提高技术决策质量与效率。
3职责划分
1)法规方面。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政策和技术标准规章,组织或参加起草国家、行业、企业有关标准;建立和持续改进集团技术管理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指导、推动集团所属子(分)公司和所属煤矿技术管理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持续改进。2)规划方面。组织编制集团科技发展规划、自然灾害防治规划、环境保护与节能规划等方案,组织审批(备案)分管的各子(分)公司编制上报的专业规划,组织编制集团公司科技攻关计划,审查所属子(分)公司科技攻关计划、生态环境保护年度计划,并检查、考核和督促实施。3)技术方面。会同集团分管副总经理,组织审批所属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改扩建、技术改造、资源整合及其重大修改设计等有关技术方案,组织检查所属子(分)公司煤矿上报的地质报告、水文地质报告、“三下”开采技术报告,以及煤与瓦斯突出煤矿防突专项设计和带压开采防治水专项设计方案等,并检查、考核和督促实施。4)资源方面。会同集团生产副总经理,组织编制集团煤炭生产计划,审查(备案)所属子(分)公司上报的煤矿(矿区)采掘(剥)接续规划及年度计划,督促落实所属企业各煤矿开拓、准备、回采、安全“四个煤量”和露天煤矿剥离、回采、安全“三个煤量”平衡达标。组织审定所属煤矿(矿区)有关资源枯竭与新区接续方案,并检查、考核和督促实施。5)安全环保方面。审批(备案)所属子(分)公司煤矿“一通三防”、防治水、防冲击地压等年度灾害防治计划,督促、检查分管业务内的安全、生产、科技、环保等技术与管理工作;牵头组织开展对分管业务内的安全、质量隐患实施排查和综合治理,消除生产安全、环境保护等专项技术与管理中存在的隐患;组织对集团公司重大安全、环境保护问题及隐患进行专家技术会诊和效益评估,指导制定综合治理技术与管理方案,并检查、考核和督促实施。6)应急方面。会同集团分管副总经理组织制定集团安全、质量事故的应急预案,组织编制集团公司有关煤矿生产建设施工、煤机装备、坑口发电等生产安全、质量事故的应急技术与管理预案,并参与事故调查、处理。7)其他方面。组织集团公司相关业务部门对所属煤矿进行生产能力核定;负责集团公司组织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活动,并提出简化、优化生产系统的技术与管理方案,组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4人员资格和保障措施
人员资格
煤矿企业应按照“精简、统一、效能、扁平化”思路,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系组织机构,清晰划分职责与权限,明确人员资格。技术管理体系人员应对总工程师以及采掘、机电、通风、地测防治水、冲击地压防治、洗选加工、信息化专业岗位技术管理人员的从业资格,针对所需从业人员数量、专业、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方面进行了划分,煤矿技术管理人员从业资格见表1。
保障措施
1)煤矿技术管理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科技兴国”、“人才强企”战略的具体举措,应将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列入集团党委和董事会议事日程,明确领导责任,对标国内外先进企业并结合企业实际,持续推进技术管理体系智能化建设,动态检查实施效果,及时解决存在问题。2)加强生产安全技术管理与人力资源建设。高标准配齐各级总工程师,以及煤矿关键岗位技术管理人员,建立合理的人才梯次,满足煤炭企业发展战略要求。积极开展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招聘、引进、培训和深化管理工作。在职称评定、晋升提拔等方面,重视实际绩效,充分发挥技术特长和专业管理能力。3)保证技术管理体系建设所需资金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技术机构、人员队伍所需设施与装备等投入,改善办公条件,保证培训学习时间及费用,加大科技奖励力度,鼓励科技人员提升专业技术素质和综合能力。4)加强业务培训。建立集团技术管理体系分层次培训制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专题培训,同时结合以老带新、以高带低的传帮带优良传统,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培训实际效果。5)加强技术标准建设。通过标准建设,提升煤矿整体技术管控水平。同时,结合所属企业各煤矿的不同特点,重点解决煤矿灾害防治与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等突出矛盾,做好典型示范,带动煤炭企业各层级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
5结语
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按照三级建设,集团公司(一级)宏观决策、子分公司(二级)统筹协调、生产煤矿(三级)具体实施;全面实行总工程师负责制,各级总工程师对本级技术管理全面负责,副总工程师在专业领域协助配合总工程师完成技术管理工作;组织体系、业务体系(生产业务体系、保障业务体系)、标准体系及三者构成的过程体系和独立的考核体系,利于煤炭企业技术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在煤炭企业各层级之间构建起“架构清晰、层次分明、人员匹配、权责清晰、管控有效”地全方位、多层次技术管理体系,可满足不同区域、不同资源条件、不同灾害类型煤矿技术管理及发展需要,使煤炭企业从上到下技术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标准,为加快推动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一、创新办学模式,共建培训平台
培训中心建立之初,广元地区有大小煤矿生产企业182家,由于矿井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较大、经济效益不好、人员流动频繁、技术力量薄弱,加之作业人员缺乏培训,导致长期以来煤矿安全工作一直处于被动局面。为彻底改善煤矿整体安全生产形势,广元市利州中等专业学校和广元市煤炭工业管理局携手,利用学校教学优势和政府的信息资源优势,组建了川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特种作业的工作性质在《煤矿安全规程》第六条中明确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培训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大量的事故统计表明,事故的发生也多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违章行为有关。因此,加强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在煤矿安全培训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国家制定的安全培训教学大纲和四川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的教学实施计划的要求,要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对培训中心的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煤矿行业的专用实习实验设备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到培训的质量。为解决以上问题,培训中心探索以创新思维来办学,把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作为突破口。通过多方调研和协商,最终确立了“一个中心,一校两矿协作”的办学模式:即培训中心统筹,学校和两家煤矿协作。教学基地设在广元市利州中等专业学校,实习基地设在区内邻近的两家煤矿企业。利州中专是一所经四川省政府批准成立的以工科为主的大型综合性中专,其前身是广元市重工业技工学校,先后有地下采掘、矿山机电等中等专业学历教育的历史,拥有较强的煤矿专业师资队伍,教学场地和基础实验实习设备等都能得到保证。协作的煤矿广元市杨家岩煤业有限公司(其前身是广元煤矿)是原统配煤矿总公司的重点煤矿,广元市大昌沟煤业有限公司是市直属重点煤矿,这两家煤矿均以管理规范、技术先进、安全设施齐全著称。这种办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参与各方的优势,在减少了中心建设初期投入的同时,也保证了煤矿特殊工种培训的理论教学、实践训练和生活娱乐等环节所需的软、硬件条件,与生产实际结合的也更为紧密,为良好的培训质量打下了基础。
二、强化责任意识,齐抓培训质量
要在中心、学校、企业三者参与的合作模式下,确保安全培训过程的顺利进行和良好的培训质量,首要任务是明确参与各方的责权利,其中履行好各自的责任至关重要。为此,中心首先明确了各方的责任,各参与单位也明确了主管人员对此项工作负全责。中心主抓政策宣传、生源组织、档案管理、学员颁证及后勤保障等工作;学校负责学员在学习期间的政治思想、教学过程、考试考核及质量监控等方面的工作;企业主要负责接受学员的参观实习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三个环节彼此衔接,共同奠定了培训工作的基础。中心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组织人员专人负责深入煤矿企业,调研急需培训的特殊工种种类和人员的数量,及时开办相应的培训班以满足企业需求;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教学管理团队,从学员报道到生活保障每一环节都有专人负责管理;定点实习企业则按教学要求建立了完善的实践训练场所,并对带教教师进行了规范培训,确保能有效指导学员的实践训练。由于教学组织有序、教学过程严谨、后勤保障有力,尤其是学员经过理实一体化的培训后确实感到在短时间内自己的理论知识、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都得到了提升,并能够很快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企业负责人在看到学后归来的人员在工作中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中心的培训质量不仅很快得到本地煤矿企业的认可,进而影响到周边地区一些非煤矿山、铁路施工单位,他们都纷纷送学员前来参培。中心成立至今已先后开办了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班140余期,培训13个工种人员上万人次。按“教考分离”的培训原则,学员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结业机考,平均最终合格率达到95%以上,位居全省前列。
三、拓展办学层次,保障煤矿安全
煤矿从业人员数量众多,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三违”事件时有发生,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最大的隐患;随着国家安全政策新规定的不断出台,先进技术的不断应用,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也亟待提高;在职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新,对新技术掌握的愿望迫切等等,使培训中心在承担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同时,必须思考如何更好的为煤矿企业提供更全面的培训服务。在充分评估学校设施设备和师资的基础上,培训中心与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签订了联合培养安全工程、矿山采掘、矿山机电三个专业的大专、本科函授班的协议,教学点设在广元市利州中等专业学校。开办的4届学历教育班共培训学员近300人。在这期间,先后有10余位川师大教授来校授课和进行专题讲座,并和学校的教师交流教学心得,他们带来的知识、技术以及授课技巧,在有效保证学员学习效果的同时,使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师在知识上也得到充实,授课艺术得到提升;学校先后有7位教师参加了多次国家和省上的各类培训和研讨,对教师开拓视野,转变观念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定点实习企业受此带动,在管理与技术方面也得到推进。随着培训中心的实力不断增强和国家对安全培训要求的日益严格,培训中心在开展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同时,相继开展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全员培训等多项培训,受培人数超过3万人次,对本地和周边等地的煤矿企业基本做到全覆盖。培训的效果体现在本地区的安全生产出现持续向好趋势。据统计资料显示,20_年度广元市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20_年度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首次降到2以内,10年下降幅度达,这个成绩的取得与川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的持续培训努力是分不开的。中心在省局组织的全省三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的复查评估中也获得“优秀”培训中心的殊荣,居川北片区三家中心名次之首。《xxx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要面向在职职工开展普遍的、持续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
四、结语
当前正处在职业院校办学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及校企合作等方面探索的攻坚阶段,利州中专与煤管行业主管部门合作建立的川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正是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一次有益的成功的尝试。它不仅充分发挥了职业学校的优势,促进了学校的健康发展,也有效调动了社会资源,共同服务于地方经济。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不断深化改革和加强内涵建设,职业教育的路子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一、教训反思为确保煤矿企业职工队伍安全发展
真正形成本质安全型企业,我们应持之以恒地总结每一次变化、反思每一次教训。
1、通过从内心深处认识变化的根源和不安全生产对单位、集体、个人带来危害
在以后的工作中严格遵守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对每个作业点的变化及事故责任者采取必要的措施,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想达到维护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对现场情况及事故责任者的处置结果,只是想告诫他人,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是用血的教训写成的,任何人只有无条件地服从,触犯了必将受到严肃处理。这样使事故责任者和职工队伍受到教育,从而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2、当前,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并没有完全被党政干部高度认同
3、在当前我们企业面临困境之时
加强对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扭转工作作风势在必行,这也是抓好安全工作绝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所在。所以,“企业的发展必须纳入制度化管理的轨道,方能避免各种外在的、人为的问题和危机,方能获得持续增长的基因,细水长流,长盛不衰!”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在安全生产的事故中发挥保证作用,而且要做好事后的教育工作,对受到批评、处罚或处分的职工,要主动地关心他们。
二、应采取的措施
任何制度的制定出发点都是好的、全面的,但遇到变化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为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监督。
1、深入学习党的要求、关心职工群众工作生活
(1)政工干部要让职工在思想上统一到xxx“学习讨论落实”活动的要求精神上来,把握职工的思想动态是关键,用具体、有效的行动“实干兴企”。
(2)深刻领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丰富内涵,团结带领党员和职工队伍全面推进企业安全教育工作,积极主动研究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学习新知识、新经验。
2、注重提高理论水平、坚持深入实际推动工作
(1)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系统性,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会议精神,学习xxxxxx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推动工作实践。
(2)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增强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强化集体领导观念,提高班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加强干部和职工队伍的培训教育,分层次建立后备人才库,培养和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爱岗奉献、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为企业长远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3、把国家、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改进工作作风
(1)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事业之中,坚持国家、人民的利益第一,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对于政工干部来说,只有把精力放在政工事业上,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才能更好地“实干兴邦”。
(2)在工作作风上,善于从政治、全局的高度认识事物,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切实改进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努力提升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效果,同群众建立起水乳交融的关系,才能真正的从群众中间汲取智慧、提升能力、推进工作。
4、努力做好系统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1)要做到本质安全,除了治理大隐患、防治大事故,给广大职工提供一个安全的、良好的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以外,还要以抓落实为主体,强化制度执行和责任落实。落实,在各行各业、方方面面、林林总总面前,都是根本,都是基础,都是底线;落实到位,落实到底,工作方向就走对了,工作成效就会显示出真实面貌,这也是我们衡量一切制度、措施、办法是否有效的基础和前提。
摘要: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科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引进,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命财产也得到了一定保障。但是一些煤矿由于建矿历史较短,矿山机电技术管理基础薄弱,机电管理在各职能部门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质量标准化工作开展不平衡、技术管理滞后、机电队伍素质低、机电技术培训走过场等问题而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要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要想提高地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必须要从基础工作做起,因矿制宜建立机电管理机构,切实抓好质量标准化工作,认真落实各部门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突出机电管理的重点,通过强化培训不断提高机电队伍素质,明确机电工作指导思想,在生产过程中实行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产业安全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各管理环节中提出煤矿机电设备综合管理机制及管理方法,不断提升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来提高我国煤矿企业发展水平,确保煤矿企业安全发展。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 安全管理 措施
煤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安全管理。煤矿生产活动场所是不固定的,空间相对狭小、巷道断面有限、形成了矿井的不良气候条件,这样对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所以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进行更高、更严格的管理。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机电设备管理到位等原因所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发生,严重阻碍了煤矿企业的安全发展。随着我国煤矿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日益增强, 并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关系着煤矿能否实现高效安全生产,能否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不断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对煤矿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矿企业机电事故情况
二、煤矿机电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煤矿机电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它不仅造成人员及设备的伤害,还可能成为煤矿煤尘、瓦斯爆炸的一个诱因,使采区乃至整个矿井受到严重破坏。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设备管理体制不健全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不到位是造成设备管理体制不健全的主要原因。高效的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在煤矿起步较晚,作为设备使用、管理、维护并重的基层单位,仍处于粗放式的管理状态。一方面表现为机电管理部门身兼生产与管理双重职能,将时间和精力重点投入到完成生产任务上,往往忽视了常规的设备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矿井没有完全按照煤矿质量标准化规定,没有设置应有的机电主管部门和电气、电缆、防爆检查、配件、设备、油脂等专业化管理小组以及相关的制度。设备管理体制不健全造成机电设备管理的相关职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表现为机电设备运行环境、设备摆放、管线吊挂、安全间距、安全设施等不符合机电专业质量标准化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普遍。固定设备、流动设备管理不平衡,往往以固定设备为重点,忽视面广、量大、隐患多的流动设备。据统计,实际生产中犹豫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机电事故约占总事故的30%到40%。
(二)煤矿质量标准化标准工作落实不到位
根据20xx年国家最新煤矿质量标准化标准规定,每个煤矿矿井都应至少建有17种基本机电管理制度。而目前的煤矿管理人员是不理会这一标准,根本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落实考核;或是机电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是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却没有能够贯彻执行下去,只是敷衍了事。 而一些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监察、监督人员自身的认知和素质上也有待提高,煤矿机电工作的专业性较强,所以不仅对相关监察、监督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的要求相当高,而且还要求对相关的行业知识有全面的掌握。
(三)安全投入不足、超能力生产与设备老化
近年来,受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拉动以及煤炭市场的疲软,煤炭生产所产生的利润较低。受利益驱动,煤炭企业常把生产任务摆在第一位,而在机电设备安全投入方面严重不足。另外由于产量逐年提高,致使大部分设备均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状态下。经济效益至上思想是生产管理者忽视安全生产主要动因。据统计,在我国煤矿的固定资产总额当中,有55%到65%是机电设备和设施,所花费的工资、能耗、油脂、配件、维修费用等的总和药占煤炭生产成本的40%以上。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督总局发布的数据,煤炭企业40%的井下事故是由于失爆电气的电火花引起的,而这些事故造成的损失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其社会负面影响往往更为巨大。 (四)机电设备监察力度和深度不够
随着矿井高科技含量增加和机电设备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机电操作人员必须具备娴熟的技术、过硬的本领和牢固的安全意识。煤矿机电安全监察员在认识和素质上也要全面提高,煤矿机电专业性强,所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泛, 要求监察人员素质全面,而现行的执行标准有时又无详细的操作说明,甚至有的还有一定的回旋余地,无十分准确而清楚的界限,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监察过程中有时难以把握。煤矿机电安全监察员大多从基层而来,深知基层之甘苦,有时一下难以完全放下情面。在专业性很强的机电安全监察中又由于专业监察人员少,而机电设备系xxx线长、范围广,安全监察普遍采用抽查式,监察的随机性大,缺乏全面性,缺乏主动性。缺乏岗位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无疑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煤矿企业的生产环境一般都比较恶劣,井下粉尘大、湿度高、有腐蚀性气体,机电设备在运输、存放、运输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封存和保养,采取防尘、防锈、防潮等有效措施,往往会造成设备的腐蚀和损坏。但是,由于许多煤矿企业对此认识不足,导致因设备损坏而引发的事故时常发生。同时,很多煤矿的机电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与《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五)机电专业技术人才经验不足、人员缺乏
煤矿是高危行业,工作环境差、不安全因素较多,部分专业人员毕业后不愿意到煤矿工作,二到煤矿工作后经验又不丰富,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不能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加上大部分煤矿认为几点维护工属于辅助工种,不加重视,待遇不高,造成机电工纷纷跳槽,导致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专业队伍不稳定。
三、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一)完善机电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
依照有关设备管理的要求,设置应有的机电主管部门和电气、电缆、防爆检查、配件、设备、油脂等专业化管理小组,结合生产现场实际,制定有关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标准、设备巡回检修检查制度、各工种岗位制度。企业要组织工作人员学习相应的规章制度,设备管理部门应将制度编印成册,发至工作人员手中;或者制成宣传图板,挂到生产现场,督促贯彻执行,从而做到设备管理制度化、科学化。
(二)建议在煤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要抓紧对一些重要设备、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一些电气设备进行更新,提高其技术先进性以及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果断地报废一批安全功能差的旧设备、老设备。这就必须从中要注意保护,防止被水淋。设备到达现场后要正确安装,并再次测定绝缘和进行试运转,再次确认设备是否完好,电缆或接线盒吊挂等必须符合安规要求,接线工艺要符合安装质量标准,特别要做好系统接地和保护接地,接地装置必须符合规定的标准。
(三)不断提高机电管理人员素质
努力提高机电管理人员素质和经验,加强对机电职工的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使从业人员自觉习惯地遵守安全规定,彻底避免现有的习惯性违章,教育职工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思想。
(四)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及其它有关规定
煤矿各级领导要重视机电管理工作,并积极探索新的机电管理体制,使机电管理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管理的发展。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及其它有关规定,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教育,对采掘设备、固定设备,加强现场管理。
(五)加大安全投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对不安全的机电设备 要提高安全投入费用。不断提高主系统设备的可靠性,严禁拼装、改造机电设备。要严格按照“科技保障、灵敏可靠”的要求,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来更新代替老式的设备。大力发展、推进煤矿机电装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机械化进程。
结束语
加大对机电设备的管理, 加快用新技术、新的管理经验来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 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煤矿企业要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 以“管理、装备、培训”为原则, 以标准化统揽工作全局, 以经济杠杆为手段, 扎扎实实地搞好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消除机电事故隐患, 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确保煤矿企业健康、安全发展。
【摘要】通风管理以及通风事故的预防,这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内容,而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很多,大体可分为人为的和非人为的两种,如何在实际生产过程当中通过有效协调各方面因素,实现安全生产是我们应该思考的。笔者通过对文玉煤矿通风管理的分析,提出一些关于通风事故预防的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安全;通风管理;通风事故预防
一、当前我国矿井通风中存在的问题
(一)通风设计存在很多不妥之处
较为常见的通风设计问题有巷道内风速很快、通风阻力太大等,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在进行通风设计时,巷道断面的设计偏小,这一设计问题始终是煤矿日后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除了上述问题之外,巷道的布置很多时候也存在不妥,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技术以及综合效益等方面全面考虑,不能单一片面的看问题,如果因为巷道布置不合理导致风量不足,那么就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对此一定要予以重视。所以,矿井的通风设计必须以矿井实际情况为基础,因地制宜,不同的情况要有不同的设计,这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需要。为了将设计做到更好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及时、适时的根据需要做出调整,以确保设计质量。要做到以上所述,《煤矿安全规定》的相关要求是必须被严格执行的。对于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只有严格遵照相关规程,将安全生产作为首要准绳,才能使设计有意义有效果,也才能为后续可能的操作提供余地。实际设计过程中,我们的设计人员只有遵循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就定能实现设计的实际价值与经济意义。设计完成后,还要进行自我核查,优化巷道质量,提升可控性。
(二)通风设施未能实现规范化
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将为常见的通风设施问题主要有器材放置位置不合理、器材选取有问题等。而对于器材的选取,造成其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有,财务支出原因以及人为原因。一些单位对于通分设施投入较少主要还是相关领导安全意识薄弱,对此相关领导要提高认识,适当增加对于通风设施设备的财政支出;对于造成通风设施选取不合理的人为因素,其调整方式主要是加强对有关人员的职业素质教育。通风设施管理的规范化,是实现煤矿通风安全的重要方面,管理跟上去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才会大大降低,煤矿安全生产运营也才能落到实处。
二、煤矿安全通风管理概述
(一)加强对通风系统的管理
通风系统管理是否合理、到位,这直接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能否正常有序开展,所以在开展通风系统管理的时候,要尽量做到排除隐患、保障安全。加强煤矿通风系统管理首先要提升管理人员以及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要在管理者思想里树立起安全管理的讯息,要将安全管理理念落实到工作当中;对此,文玉煤矿经常对煤矿工作人员开进行安全教育,让员工时刻牢记安全第一,文玉煤矿还时常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岗位技能培训,以降低作业事故发生的几率。员工素质的提升是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必须予以重视。
(二)加强对通风安全的控制管理
对于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是一项相对较为复杂的工作,其任何姚维妙刘雷陈晨内蒙古鑫泰煤炭开采有限公司文玉煤矿内蒙古鄂尔多斯017200一个环节都不能够被忽视。那么,如何才能将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做到位呢?首先,对于煤矿的通风安全管理要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这个预设的目标既要体现相关的安全指标又要能够对于工程所能承受的最大风险程度有一个合理的规定,并以此作为煤矿通风安全系统建设的依据。其次,就是要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继续留任,不合格的予以淘汰。另外,要明确各部门在通风安全管理中的职责,责权明确。
(三)对通风环境加强管理
通风环境对于煤矿的通风安全管理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如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因此,对于通风环境的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对此,我们的管理人员就要提高自身能力,要做到能够及时排查可能的环境隐患,例如火灾隐患、爆炸隐患等,还要能够考虑到例如天气状况、环境等可能为通风安全带来的威胁,要加强环境安全监测,确保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三、煤矿安全通风事故的防范探讨
(一)选择恰当的矿井风量调节方式
在实际作业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制约与干扰,往往导致各个作业地点风量需求无法达到预定的标准,对此,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及时地、因地制宜地予以调整,以确保风量达到预定要求。风量的调节还要根据施工作业巷道的推进而不断变化,确保风量充足。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调节总风量的方法主要是改变扇风机的特性,而调节局部风量的方法则有增加、降低风阻等。
(二)合理选择矿井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的作用就是为地下矿井输送新鲜空气同时将矿井中的浊气排出去,因此,通风系统对于整个矿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现今通风系统种类繁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矿井的通风系统是煤矿企业需要考虑的,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矿井的通风系统,才能确保矿井通风顺畅、有效降低事故发生机率,进而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四、结束语
在以往的煤矿安全事故中,由于通风安全导致的煤矿安全事故占比很大,煤矿通风安全问题也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热点。对于煤矿的通风安全文玉煤矿一直都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对现有通风系统进行切换,进一步提升了煤矿通风安全系数,为煤矿整体安全生产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障,只有做到技术与管理同步前进,煤矿通风安全事故发生机率才能被有效降低。
参考文献
[1]于晓宇,魏佳兴,杨文等.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与通风事件预防探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xx,(4):144.
[2]陈鹏飞.安全通风管理中事故的预防及控制探讨[J].科技传播,20xx,(20):94-94.
[3]董宇婕.煤矿井下通风管理及事故预防[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36):5379-5379.
1在保障生产安全进行中有着关键作用
减少在面对复杂的地质情况下的不安全因素
从煤矿生产的本身特点来说,这是在井下进行的生产,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会有许多因素容易造成危险,直接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比如,有些矿区正处在地质灾害的出现频繁的地区,相对的地质条件是十分复杂的,人们还不是很了解这里的工作环境,存在着许多未知的事情。这样,在对煤炭进行回采等具体操作时都可能产生事故问题,这是整个开矿项目需要尽量避免的。因此,在开采之前就要进行精确地测量,了解清楚矿山以及附近的地质面貌,排除那些不安全的条件,做好预防措施,最终实现煤矿安全工作。又因为在实际的采矿工作中还会对附近的地质地貌造成影响和破坏,稍微的地质改变就会造成连带的地质变动,更是可能引发地质灾害,这就需要测量人员全面分析现场,进行地质分析,调整好施工方案。
能尽可能保护到煤柱
采矿工作就是对岩体下的煤矿进行挖掘,是开掘出一个一个矿井进行开采的,这样的直接作用会对地下的岩体的地质造成破坏,如果开采的过多,会形成一种空洞,这样就改变了原本的地层厚度,相应的地底承受力也发生了改变,这样的情况下,井体内部有的岩体会出现部分塌陷的情况。特别是在开采的进程中,不同层面的煤矿厚度会担负着不同的地表压力,如果移走煤矿的时候没有做好防范措施,可能会破坏相临近的煤柱。因此,测量人员要不断研究岩层的变化情况,察觉受力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制定出基本的变化规律,合理进行采矿安排。正如对于临近的煤柱要精确到大小的设计和距离的远近安排,这样采矿的过程中,不会影响整体的煤层地质,在可操作的范围内进行,最终提高煤炭的整体产量。
在指定开采巷道的作用
井下的煤矿的具体位置是需要测量数据来显示出来的,如果没有做好准备,数据的记录不够准确,那么工人因为找不到具体的巷道方向,会增加很多盲目的工作。在因此,测量工作能有效帮助缩短工期,减少不需要的工作,这样在选择的时候采取最优方案,做好通风措施等等,有效确保生产的安全。特别是工作时的通风安排,必须保证有害气体的控制,要及时排除,以免发生中毒或者是窒息之类的事故问题,这是进行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经过精确测量后定下的巷道通道可以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安全隐患,避免因为挖掘半途需要改变通道,有效地节省了人力和物力,缩短了施工的时间,更好完成预期的计划。同时,他可以帮助确定巷道开口的具体位置,计算出实际可以进行的贯通道路,尽可能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实现安全可靠的生产。
有效地预防自然力的影响
煤矿的生产是处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的,这样一部分的自然灾害可能会影响开采的进程,就比如在矿井的开采中可能会碰到含水的地层,如果正好经过这一地区,就会对施工的进程产生影响。最常见的就是滴水的形态出现,这会增加矿井内的湿度,影响光照的亮度等等,给施工造成更多的麻烦;又或者是地下水突然性地涌进了施工地,就可能会淹没井区,这就会威胁工人生命安全了,影响更恶劣。因此,矿井周围的自然力也要考虑到,特别是防治水问题,是比较常见的麻烦,必须进行重点预防。这在实际的操作中,是可以通过水文观测来进行测量预测的,也就是全面收集调查附近的地质情况,分析具体的地下含水层的分布地带,及时做好隔离准备。还有那些附近的地面湖泊、河流等等,要具体弄清楚他们占据的地理位置,计算清楚会不会和矿区开采产生连接关系,做好预防处理。除了水流动问题产生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如果被打破,也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特别是“三下”压煤容易造成煤炭储量的损失,减少经济效益;如果应为地质灾害的发生,当地居民的居住生活也会很不方便。
2未来的发展趋势
测量仪器的开发
在未来,我国的矿山测量要尽力优化仪器设备方面,不断增加各方面的功能,特别是为了方便使用,尽力缩小机器的体积。在信息时代的要求下,要实现数字化操作,简化操作的步骤,也就是进行自动化的管理方向,很多具体的测量都可以远程控制,这样一面降低了工作的难度,一面减少人工操作的误差,实现精确的测量。通过科学技术的推动,未来的很多仪器都要走智能化的道路,也就是自行分析数据反映给测量队,及时纠正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就比如,自带操作系统等等,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不过,因为技术成本的问题,目前那些先进的测绘仪器在费用上是不便宜的,很多测量部门缺少足够的资金后盾,也就没办法批量进购了。
重视测量技术的开发
我们知道,测量本身的技术是非常高的,统计的成果需要有精确的数据,任何细微的偏差会直接影响到煤矿的安全系数,所以,在未来要不断提高这方面的技术。这就要在不断完善技术理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研发,突破以前的技术弊端。但是,这也不是说就要完全抛弃旧的测量方法,应该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吸收他们的经验,寻找和新技术的融合点。这也是有效促进测量技术发展的推动力,更保证了技术的实用性,方便正真能够操作,避免脱离实际的理想化改革。当然,每个地区的地质情况是不相同的,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施工要求,也就是测量的时候要和当地的地质面貌相结合,总结出最合理的实施方案。
3结束语
总的来说,采矿工作的测量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保证,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中都担负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因此,也要对测量工作做好对应的管理,为煤矿生产提供安全有效的方案,保证工作的持续进行,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在未来,政府和矿产单位要把握机会,努力发展我国的地质测量技术,为我国经济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煤矿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科技的进步使煤矿生产开始步入机械自动化的时代,这种情况下对机电设备的需求数量就相应的增加了,但因为机电设备导致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也频繁发生,煤矿生产的安全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需要我们对机电设备在煤矿生产中使用的安全性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本文阐述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进行说明。
关键词: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安全生产;应用
煤矿企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矿开发规模的日益扩大刺激了该行业对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需求,但是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对于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是一个不小的的挑战,在国内外造成的影响极坏。煤矿机电技术管理问题已然成为制约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的瓶颈,因此,加强煤矿企业的机电技术安全管理迫在眉睫。只有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实现了,煤矿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才能得到保障,企业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意识淡薄,监管不到位,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矿企业把目光更多的投入到经济利润上面,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不够关注,更有甚者为了能够节约经营成本,扩大生产规模,削减了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严重影响了机电设备正常的日常管理工作。因为缺乏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意识,工作中没有遵守国家相关的规定,管理只是做做表面功夫,对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未落到实处。工作人员都将精力集中在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的预防工作上,忽略了对机电设备安全隐患的排查,所以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制约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
2、机电技术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受过系统管理知识教育的专业人才比较少,多数都是经过短期培训的一线技术工人,他们文化水平低,管理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往往不按规定进行检查。此外,煤矿企业属于高危行业,工作条件艰苦,施工环境相对恶劣,很难长时间的留住人员,人员流动性大,以廉价劳动力居多,这些工人的专业技术水平、文化知识基础差,管理经验更是缺乏,而且新进人员对机电设备的操作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导致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跟不上,极易产生安全事故,这样会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下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3、受资金条件的限制,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
先进的现代化机电设备是煤矿企业产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但现在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矿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机电设备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机电设备长时间使用老化严重,有时候企业为了提高产量而超负荷的使用机电设备,缩短了设备的寿命,损害了它的性能,陈旧的设备的使用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并且没有得到企业管理的重视,使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频率提高了。
二、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意识要进一步加强,领导首先要重视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将管理部门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从事机电设备管理的工作人员要按期进行实地检查,及时获悉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机电设备的购买、安装、维护都执行标准化处理流程,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严格把控生产的各个流程。采用一定的奖惩机制,对于不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的管理人员严惩不贷。引进机电设备监测系统,对各设备的安全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有利于改善煤矿行业的作业环境,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保障机电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相关培训,提升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要想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加强现有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在员工专业素质的提升上面花大功夫,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素质参差不齐,要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让每个管理人员都掌握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规范操作流程,向员工灌输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进行机电设备的日常安全管理,还要更多引进技术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提升团队的整体水平,尽可能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做好机电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
为了提升对煤矿安全事故的防范力度,必须加大对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经验,创造良好的煤矿生产工作环境。加大机电设备安全投入资金是保障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生产前期做项目预算时就要预留出足够的机电设备购置和维修保养费用。在生产过程中,要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及时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对老化严重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换,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煤矿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伤害和极大的损失,所以如何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问题。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会提高煤矿企业生产活动的安全性,对煤矿安全生产意义重大。而且机电技术管理的好坏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机电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我们要强化工作人员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大对机电设备管理的资金投入,做好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保证机电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只有企业生产的安全性提高了,煤矿企业才能实现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风险;监控管理
国家积极提倡煤矿安全工作,煤矿企业自身也要注重煤矿安全工作,并且切实地落实好安全工作。煤矿企业安全内部控制管理是一个过程,始终贯穿着煤矿的整个生产环节。本文对煤矿井下进行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研究,从而实现减少煤矿企业安全隐患,并形成一个基于内控管理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1基于内控管理的煤矿风险预控理论框架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涉及煤矿内部安全环境、煤矿安全风险评估、煤矿安全风险控制、信息和沟通、监控管理等五个方面。1)煤矿内部安全环境。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内控环境,内控环境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有决定性的作用。内控环境主要涉及的是矿井自然地质、基础建设和设备等的条件。2)煤矿安全风险评估。首先对煤矿内部安全环境进行认识和辨别,包括危险源的认识和辨别。在认识和辨别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且划分出危险的等级。3)煤矿安全风险控制。根据风险等级来制定安全隐患控制措施,提前把安全隐患清除。4)信息和沟通。对煤矿内部安全环境和安全风险评估以及安全风险控制等信息和数据进行采集。通过企业特有的信息传递方式进行传递,方便企业内部员工更好地履行其自身的职责,形成企业内更加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5)监控管理。使用监控管理系统,实现对煤矿危险源等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信息及时传递等,实现各部门的信息沟通。使之更有效性地对该系统进行评估,最终实现该系统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2危险源辨识
煤矿企业危险源辨别和认识过程不仅仅要考虑人、机、环、管几个方面,还要考虑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等。除此以外,还要充分考虑危险源的潜在性。1)普通、常见危险源的辨识。煤矿企业选择成立专项安全管理组,专员做为领导者负责组织企业内职工通过危险源辨识建议卡、会议谈话、讨论等多种形式,指导汇总分析普通、常见的危险源;指导职工正确填写危险源辨识表以及正确填写危险源评价表等。2)煤矿现场特殊工作区域危险源的辨识。煤矿企业区队选择一名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危险源辨识工作。对煤矿工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动静态危险进行正确辨识,安全管理人员按照正确的方式对此进行详细地记录,例如工种、工序、岗位等。
3煤矿危险源风险评估体系
煤矿企业隐患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风险评价,煤矿企业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定量分析就是静态风险评价。风险矩阵法是煤矿企业比较常用的静态风险评价方法。此评价法可以确定会发生风险的可能性;确定风险可能带来损失的范围和风险带来的损失程度。只有建立准确的采集煤矿危险源动态信息的煤矿危险源,动态风险评价才有效。动态风险评价方法和相应的评价对象密切相关,具体可以从人、机、环、管几个方面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动态风险评价[1]。
4信息沟通交流———动态风险预警体系
构建动态的煤矿风险预警体系,首先要采集煤矿存在的危险源的动态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企业的固有传递方式传递到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把危险源动态信息录入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最后动态风险预警系统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比较之后,确定风险预警等级。例如可以使用红、橙、黄、绿四级预警颜色对应[2]。
5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体系
为使得煤矿各项制度和各项措施都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例如诊断或者排除一些偶发、突发、重大的或未知规律的风险,还可以构建闭环式安全监控管理运行体系和闭环式监督激励机制,主要是为了对煤矿进行有效安全监控管理[3]。监督激励机制可以及时地发现和制止煤矿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岗位责任人失职的情况,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构建一个薪酬分配制度,即团队与个人考核相结合的制度。通过构建这样的分配制度,激发煤矿职工对安全风险内部控制的积极性。2)增强煤矿职工集体团队意识,构建职工危险源价格体系。对危险源治理实现闭环式管理[4]。煤矿企业可以通过安全危险源价格体系来不断激发职工对危险源排查治理的积极性。
6结语
通过构建危险源辨识体系、煤矿危险源风险评估体系、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体系、风险预警体系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风险预控。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立和实施,要做好风险预控体系的相关工作,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安全风险预控认识的良好心态,以及务实的工作作风。只有把思想和实践都结合运用并且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地完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法和措施。才能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各要素得到真正地落实,最终使得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郎拉弟.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应用[J].四川水泥,20xx(1):60+84.
[2]闫海龙.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J].山西煤炭,20xx,35(2):67-69+81.
[3]杨春宁.基于内控管理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研究[J].中国煤炭,20xx,41(7):120-123.
[4]谷丽朋,马超俊.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实践应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xx,39(5):126-128.
摘要:分析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提出加强煤矿安全生产中强化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为煤矿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有力的条件。
关键词: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煤矿安全生产;具体策略
引言
煤矿安全管理作为一项复杂性及特殊性的重要工作,其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质量与整个煤矿开采的质量息息相关,甚至与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密切联系。故分析与探讨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对于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是现阶段国内煤矿管理者急需要解决与思考的问题。只有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人员重视管理工作,深入探究管理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才能整体上提升煤矿安全生产中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1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1)有助于提升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系数。在对煤矿进行开采时,因为煤矿井下的机电设备数量较多,结构复杂,且大多数机电设备都逐渐老化,导致煤矿机电设备本身就具有了大量的安全隐患[1],再加上煤矿生产任务的压力与紧迫性,设备的超负荷工作,增加了煤矿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煤矿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无法开展工作时,不但会对煤矿正常的开展工作产生影响,而且会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对煤矿机电技术实施管理后,可以加强对煤矿机电设备的检查、维修、保养、维护及日常使用过程的管理工作,能够为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安全提供保障,这样有助于提升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系数。2)能够提高煤矿机电技术的水平。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煤矿机电技术专业人员严重缺乏[2],导致煤矿井下供电系统设计出现缺陷,如设计不够规范、不合理、机电设备各方面性能的测试结果不准确及机电测试方法传统落后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无形之中为煤矿的生产过程留下了大量的安全隐患。而通过加强对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增强对煤矿机电技术人员的经验与知识培训,可以全面提高技术人员对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专业水平,使其掌握全新与先进的煤矿机电技术,为煤矿开采工作的开展奠定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在满足煤矿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条件下,还能够保障煤矿能够安全生产。3)科学规范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情况。导致煤矿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为煤矿机电设备使用的不规范[3],如开采人员不按照规定的程序来操作煤矿机电设备,不但加剧了煤矿机电设备的损坏力度,而且增加了安全意外事故的发生几率。根据相关的研究证明,我国煤矿每年发生的安全事故中,50%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因为开采人员不按照规范要求来操作煤矿机电设备,而造成该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的不到位。所以,加强对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工作,不但可以科学规范好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情况,而且可以有效减少机电设备发生故障与损坏的几率,防止生产意外状况的发生[4]。
2提高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水平的具体策略
提高机电设备的管理力度,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1)保证煤矿机电设备的安装水平与质量。煤矿机电设备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与煤矿机电设备能否安全运行息息相关,也是煤矿能够生产的基本保障与重要前提。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力度与监控力度主要方式有:一是,安装煤矿机电设备时,必须要求安装单位创设出科学化合理化的安装作业流程,并交给安装现场主管及工程师来进行审查与批复,这样有助于减少机电设备在安装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隐患。二是,充分保障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对安装过程中的每一关卡都进行审查与验收,只有在完全确认质量达到合格标准后,才能进行下一项的安装程序。通过以上做法,能够保障机电设备的整体安装质量[5]。2)加强机电设备的维修力度及安全保障措施。首先,煤矿管理人员应当加强机电设备停产阶段的维修力度,并详细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停产维修计划,仔细编订好每个维修项目之间的工作流程与安全保障的相关措施,在得到上级领导批准同意后,才可以正式开展停产维修工作。其次,要全面提升机电设备维修人员的岗位意识与责任心,构建维修质量责任制,保证每1台煤矿机电设备能够符合相应地质量要求,以此来降低机电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6]。
开展机电设备的现场核查管理工作
开展煤矿机电设备的现场核查管理工作,主要开展形式有:第一,安排专业的各个管理人员定期核查设备运行中的电缆、设备、仪器及小型电器,并对各类的机电设备安全保护装置开展3次以上的全面核查工作。针对在核查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及问题,要及时并主动通知相关管理人员,找出解决的办法。第二,对煤矿机电设备每月展开3次以上的不定时核查,每季度展开6次以上的不定期核查,并可以将核查的重点放置在防爆电气设备与供电系统上,将核查的结果与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直接挂钩,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提升机电设备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
人作为活动的主体,是任何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要素。要想有效地提升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水平,煤矿管理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提升机电设备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第一,可以增加对现有施工员工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的培训工作,并明确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新员工的培训主要以导向培训为基本原则,并不断加强其关于新设备与新技术方面的相关培训,以此有助于全面提高全体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第二,构建竞争机制与奖惩机制,激发出人员的责任心与危机感。
3结语
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加强对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有助于提升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系数、提高煤矿机电技术的水平及科学规范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情况。通过提高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水平,即提高机电设备的管理力度、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开展机电设备的现场核查管理工作;提升机电设备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为煤矿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有力的条件。
一降低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的新对策
要想做到较低的安全事故发生率,有研究表明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降低事故严重度的措施方法、强化安全事故管理等措施。降低重特大事故在煤矿企业中的发生,3点措施是必须需要采取的。然而,众所周知的是,我们把注意力主要放在了其他两点上,而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去控制事故严重度。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借助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来预防发生事故,在煤矿安全领域是目前的主流指导思想,却很少关注通过什么措施来降低事故的严重度。如果只将重点放在预防事故的发生上对于降低重大事故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研究当事故发生后如何防止事故进一步恶化,减少损失的扩大和蔓延。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得到,大部分的重特大事故之所以会发生是由于火灾事故、瓦斯突出喷出事故和爆炸事故、透水事故造成的,主要集中在这些事故当中。
二PCPR体系概述
利用PCPR煤矿安全体系来降低事故的严重度以及事故的发生率两方面带来的危害,它是由4个部分组成的包括: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安全防护、以及应急救援。下面就四个部分进行详细的阐述。第一,为了达到降低危害的目的,必须从源头上进行预防。保证系统和生产设备在源头设计上安全可靠和本质安全,同时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借助管理手段使系统安全的功能达到我们理想的程度。第二,所谓过程控制就是抑制事故发展的一种技术手段。像瓦斯爆炸透水等这种在目前的矿井中是主要的危险源的因素,主要的因素是包括进风巷的外因火灾。对于透水即便是把源头预防作为主要的措施,然而也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在灾害发生时候能够阻断事故的发展过程,争取到更多井下的人员取得生还的机会。第三,事故一旦发生后为了提高被困井下人员的生还几率需要为逃生人员提供临时的避难空间。从以往的矿难中不难发现,灾难发生后只有大约10%的伤亡是直接伤亡人数,大多的是因为事故发生后人员遭受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蔓延于侵入窒息和中毒身亡。为了使人员伤亡的损失在煤矿事故中尽量的减少,增强矿井的抗灾、健在能力,提供譬如井下救生舱、避难硐室等临时避难空间,提高生还率是十分必要的。第四,应急救援。通过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对应急预案的效果进行充分的论证,想尽一切可以想到的办法,保护井下人员安全,做到万无一失,防范事态进一步扩展,使人员、财产和环境的损失在事故当中降到最低点。PCRM煤矿安全体系通过使事故严重程度、事故发生率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并最终使系统达到最优化的安全状态为最终目的。
三关键技术
1过程控制瓦斯爆炸事故范围扩大的防治过程控制措施。巷道安装隔爆岩粉棚或者隔爆水棚等措施是不稳定的,容易造成效果差等问题。以主动抑爆防火为目的HS矿井阻燃抑爆系统是我国为此而引进的系统,它能够有效地形成抑爆物质物理屏障,在短时间内抵挡由于爆炸而产生的高温强压,对灾害范围进行减小。外因火灾事故大多是发生在进风巷,主要是皮带火灾和电缆火灾。在《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进行全矿井反风当进风巷发生火灾时,但是前提是必须将火源进风侧的人员撤出,指挥部在下达反风命令。然而矿井反讽有种种缺陷,为了避免这些缺陷,利用救灾门来控制火灾后的烟流流向,使其直接排入回风中而不经过工作面。防水闸门可以拦截透水事故中的水流,继而控制水流方向,创造更多的时间为工人来逃生。但是,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之所这样是因为来水突然,对于防水闸门的操作难度大。也就是因为这样人们开始尝试利用远程控制防水闸门的设计。
2安全防护所谓矿井安全防护就是指当事故发生时,为了给来不及逃生的井下人员通过合理设计和布局避难硐室和救生舱而提供的临时的避难场所,赢取更多的求生时间,并且利用通讯设备及时的与救援人员取得联系、沟通使井下的被困人员生还率得到大大的提高。
3事故应急救援对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之前人们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研究,包括水灾时的生存条件、排水路线、火灾时的避灾路线等,另外还有可视化的救援指挥装置、应对重特大事故的信息管理系统等,科学的指导了应急救援的制定和实施。
四PCPR煤矿安全体系的应用
潞安集团常村煤矿,具有接近94400万t的可采储量,其中主采的3#煤层,生产能力年近710万t,厚度平均在6m左右,20_年对常村煤矿瓦斯进行的鉴定结果显示,瓦斯的相对涌出量为5.3m3/t,CO2的为1.24m3/t,瓦斯的绝对涌出量70m3/min,CO2的为15m3/t。PCPR煤矿安全体系对于煤矿灾难事故的抵抗与减少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很好的使之得到增强。目前北三采也已经采用此系统,势必会进一步推进常村煤矿的安全发展,促进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步伐。
五结论
借助于控制危险来达到系统的最优化状态是研究安全系统的最终目的,而控制危险的关键又在于降低事故的严重度和事故的发生率。PCPR煤矿安全体系正式把二者放在了等同的重要地位来进行研究,这一系统的实施对于我国的煤矿安全现状势必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大降低重特大事故的伤亡人数与发生次数。随着PCPR安全体系研究的进行,到目前为止它的某些重要技术已经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可以应用到煤矿实际生产当中去。PCPR煤矿安全体系在常村煤矿的成功应用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1控制论含义和安全管理的原则
2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了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都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是开采过程中的坍塌或者瓦斯爆炸事故,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数量越来越多,这也给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困难。再加上煤矿中还可能出现水灾等事故,对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必须针对生产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随着煤矿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安全生产,我国的煤矿企业也在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管理职能,这是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的另一因素。
3控制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控制论和管理
管理就是制定准则、执行标准、检查结果并改进,具体来说,就是制定计划或者标准并实施,检查结果并与预定目标相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总结经验并改进,制定新的规定或者制度,防止问题再次发生,重复这个过程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管理和控制是相辅相成、联系紧密的,管理是控制的一种,管理中的计划、实施、检查实际上就是决策、执行和反馈,其中反馈要求准确、灵活和快速,并且要根据企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确保生产活动稳定顺利的进行。
制定煤矿安全管理控制模型
煤矿安全管理包括工作环境、生产设备和工作人员三个因素,通过控制设备不安全状态、工人不安全行为和环境不利条件等,达到环境、人和物三方面的协调状态,消减阻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保障正确的计划、组织、决策和控制生产过程。煤矿安全管理控制模型应包括三个部分,即反馈控制、实时信息控制和前馈控制。首先制定安全计划并实施安全方案,分析外部环境对生产系统的影响,根据实际安全状况总结安全方案决策并进行安全检查,分析是否达到了安全目标并继续改进安全方案.
1、“安全入股”法概述
“安全入股”法是对以往安全管理方法的创新。它是将矿井每月发给职工的安全奖作为每个职工的股本,投给矿井,若矿井当月安全生产,则矿工可以得到除本金以外的奖励(分红),否则矿工损失部分安全奖或工资(亏本)。以此理念在职工自愿的基础上建立的可行的操作分法,可有效提高矿井的安全管理水平。矿井的安全形势相当于股票中的大盘走势,矿井各部门对应于大盘中的行业板块。矿井的(连续)安全生产相当于“利多”,进而大盘翻红,职工获得额外的收益。矿井出现事故相当于“利空”,进而大盘翻绿,职工获得负收益,意味着亏本。某个部门出现的事故对应于大盘中某个板块严重杀跌,该部门职工获得较多负收益。用安全奖或部分工资直接和矿井安全形势相挂钩,在矿井安全管理上有较多优点。
2、“安全入股”法在提高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目前被动的安全管理模式向主动的安全管理模式转变,较好地贯彻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内容和含义。目前矿井在安全管理上主要通过矿井的各项管理制度、班前会上危险源预分析和管理人员反“三违”等形势开展,职工在思想上、行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