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6-12
-
2024-06-12
-
2024-06-12
-
2024-06-11
-
2024-06-11
更新时间:2024-05-03 10:25:09 发布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4-06-12
2024-06-12
2024-06-12
2024-06-11
2024-06-11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梦,平凡而不平庸……”是的,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也许它不是那么的伟大,却隐含着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像刘洋一样的女航天员。当我有了这一梦想的时候,朋友们和同学都嘲笑我,说我在做梦。可当我看见刘洋和其他两位宇航员带着祖国的荣誉和光荣飞上太空时,我的心就不言而喻的激动和自豪。所以,我发誓,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出色的女航天员!
刘洋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深深地影响着我,也让我更加坚信,我一定会成为像她一样,为祖国争光!她说:“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我大约有两年没有逛过街了。”对于每个女孩或者女人来说,逛街是最美好的时光,而刘洋却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而牺牲自己的青春,将青春的热血洒在祖国大陆上。
她的话让我开始反省,反省自己以前的幼稚梦想:长大以后有钱用、有饭吃、有车开、有房住。比起刘洋,我觉得自己很渺小,甚至卑微。没错,刘洋是一个成功的航天员,可谁又知道,在刘洋身后聚集的是无数的伤痕和失败?!可她面对这些的态度是坚持、是勇敢,而并非是选择逃避亦或是放弃。
所以,对于这些:困难、失意、嘲讽、不屑和挫折我都已经准备好要如何去面对它们了,那就是:站直,迎接风雨的犀利;笑对,永不放弃梦想的执着与追求。只有这样,我才能成功,才能使我们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向前夸一大步,也才能就此改变中国是“弱国”的称号。
我一定会向全世界宣告:我们中国,不是什么好欺负的好主儿;我们中国,不是一块任人宰割的肉;我们中国,更不是什么随便让人冷嘲热讽的“支那国”!我坚信我一定会完成自己的中国梦,让我的血液中流淌着对祖国的忠贞、崇敬和自豪的热血!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于10月16日发射,飞行乘组由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3名航天员组成。从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到神舟十三号发射,时间仅过去短短一个月。按照计划,神舟十三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将进驻核心舱,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长达6个月的工作生活。这就意味着,相较于神舟十二号,此次太空挑战的时间更长、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航天员将在太空与我们共同守岁,迎接农历壬寅年的到来。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人类对太空的向往和探索从未止步。然而身处太空,浩瀚苍穹看似壮美寥廓,实则挑战着航天员的心理与生理极限,更经历着很多惊心动魄的瞬间。据航天员杨利伟回忆,在执行“神五”任务时,火箭上升阶段意外出现8赫兹左右低频振动,与人体内脏产生长达26秒的共振,此时杨利伟感到了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一般,令他异常痛苦,可他却咬紧牙关告诫自己“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事实上,这漫长的26秒共振,只是我国载人航天“首飞”征途上千难万阻、千辛万苦的一个小小缩影,但却画出了中国航天人英勇无畏、舍身为国的“爱国群像图”。
在神舟十二号离开地球的3个月,3名外人眼中光芒四射的中国航天员,均来自普通而朴实的家庭。当他们远离地球、巡游寰宇、辛勤工作时,留在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在一如既往、年复一年地耕耘劳作。中国航天人的奉献和担当,始于热血、恒于信仰、终于爱国,他们把使命和重担铭刻心间、扛在肩上,把荣誉和光环归于祖国、献给民族。
“因热爱而执着,因梦想而坚持”,这是执行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王亚平的一番话。每一次针对空间站任务的水下训练,体能消耗都相当于跑一次“全马”,累到手抖得连筷子都拿不稳,但他们累并快乐着。每次离心机训练都要最多承受8个G的过载,脸部会变形、胸部会因受压而呼吸困难,但航天员大队成立20多年来,从未有人按下“暂停按钮”。这种身体可以“过载”,信仰和精神永远“轻装上阵”的状态,诠释的是一种信念、一种意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今天的中国航天人身上穿越时空、力透纸背,焕发出震撼人心、摄人心魄的强大力量。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精神上有怎样的海拔,就能攀登怎样的高度。虽然我们不能同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一样把足迹留在浩瀚苍穹,但我们可以在新的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甘做“孺子牛”、勇做“拓荒牛”、常做“老黄牛”,不断以爱国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铸魂补钙、淬炼成钢,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闯劲和“风雨无阻向前进”的韧劲,不断开创新的历史伟业、标注新的精神海拔!
航天事业向来是一个国家追求创新发展的生动缩影。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从发射载人飞船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如今已走到第三步,即“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未来担负着发射空间站舱段的重要使命,首飞意义重大,关系到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能否实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航天人克服重重困难,打赢了这场硬仗、关键仗,增添了完成后续任务的强大信心。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腾空而起,是中国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取得的成就,也让人们再一次看到不惧风险挑战、勇于突破、敢于登攀的强大精神力量。
推开空间站时代大门,中国航天展现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信心。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时间提前公布,最终火箭一秒不差地实现“零窗口”发射。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到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几次任务都将发射时间提前宣布并精准到分,充分显露出了航天人的自信。自信的底气来自于神舟一号飞船发射以来载人航天的16战16捷,也源自于在系统最复杂、安全要求的载人航天工程中,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意识始终得到贯彻和坚持。自信既是靠“十年磨一剑”的千锤百炼,更是靠登攀不止、挑战未知的求知若渴。发射成功后,文昌航天发射场大厅屏幕上打出这样一行字: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奋斗是对奋斗者的奖励,中国航天剑指浩瀚苍穹,“长征”永远在路上。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__年前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启太空时代,到今天空间站时代大幕徐徐展开,中国航天再次踏上了新征程。空间站是极其复杂、极具挑战性的一步跨越,但巨大收获也将无可比拟,能够加快中国乃至人类探索、开发、利用宇宙的步伐。空间站和航天技术的飞跃,也能推动航天成果更广更深地造福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作为近地空间的一个创举,空间站的建造将为进一步实现载人探月、火星探测等更长远目标铺下基石,成为航天报国和科技强国建设的一个标志性创新实践。
为庆祝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唱响“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4月24日,航天学院成功举办了“扬帆起航 逐梦九天”中国航天日系列主题活动。
中午11时,航天嘉年华在一校区步行街火热开启。趣味十足的游戏,精心准备的奖品…吸引了学子、老师、小朋友们频频驻足参与,现场气氛十分热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各班级精心准备的游戏丰富多样,趣味性强:航天比划猜游戏帮助大家了解了更多航天知识,纸飞机大赛让大家体会自己动手的快乐,吹气球考验了协作能力和团队默契…大家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收集印章,换取航天主题精美礼品,追忆美好童年记忆。活动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后,大家才意犹未尽地离开,嘉年华在欢快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中午12时30分,“对话航天,梦逐寰宇”飞行趣味体验赛在一校区活动中心101室举行,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通过模拟飞行训练和现场指导后,现场体验FPV第一视角穿越。
长征二号F、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火箭模型表演于17点在小体育场开始,现场气氛热烈,表演顺利,吸引了很多师生前来观摩,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小朋友热情参与,共同感受航天科技的魅力。
下午14时,“航天梦·中国红”彩绘活动在主楼广场正式开始,经过初稿审核后,全校共有12组参赛队伍入围,参与人员近百人。各小组以“中国航天日”为主题,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用靛蓝青紫涂刷出深空色彩,用纯白线条描摹出航天器的轮廓,用浅碧深红勾画出星体形态;以大地为画板,绘制浩瀚星河。
建筑学院的同学们发挥专业特长,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地标性建筑——主楼绘制在场地中心。画面布局严密,线条流畅,从测量定位到勾勒底稿,他们用简单的线条将主楼的宏伟雄壮观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现场欢快的创作氛围中,所有参赛小组都出色地完成了各自的作品,彩绘作品构思新颖、色彩和谐,有极强的视觉感染力,展现出了哈工大学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本次航天日系列活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晚上17时30分,“启航杯”航天知识竞赛在活中心101准时开赛,本届竞赛分为初赛、决赛两个阶段,初赛以笔试的方式进行,竞赛题目涵盖航天发展史、宇宙常识、航天科普常识、哈工大和中国航天热点等。20支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队伍经过激烈地角逐,最终有8支队伍脱颖而出进入决赛。
决赛当晚,经过团队车轮、你说我猜、耳明手快、狭路相逢、逆风翻盘以及加赛6个环节的激烈比拼,最终决出一等奖一队,二等奖二队,三等奖五队。
晚上18时,“扬帆起航,逐梦九天”学术冷餐会暨影片展播活动在活动中心201举行。活动立足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以拓宽学术视野,促进成果交流为目标,吸引了来自航天、仪器、物理、化工、管理和计算机等学院共九十余名硕博研究生参加。
航天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系郭延宁教授首先介绍了所在团队参与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项目的相关研究,并阐述了现阶段团队的研究方向,号召大家积极以自身所学投入到中国航天事业、国防事业的发展中去。
航天学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黄意新老师分享了飞行器动力学设计与仿真团队参与的嫦娥五号月壤采样的相关研究工作,从总体方案论证、机理分析,再到专项分析、监控系统建设,为嫦娥五号月壤采样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较大的技术支持。
在学术交流环节,同学们根据研究方向与兴趣进行组队交流,通过交流大家既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在思想碰撞中涌现出更多的创新灵感,有的小组聚焦某学科领域的未来发展,有的小组则关注现阶段的共性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
活动还设置了抽奖和娱乐环节,与会者自由分组体验各类益智类小游戏,现场气氛热烈融洽。
本次中国航天日系列主题活动弘扬了航天精神,激发了全校师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心系航天,立志星辰大海;情寄祖国,圆梦华夏九州。哈工大学子将乘势而上,继续逐梦九天,扬帆起航。
在星稀月明的夜晚,抬头仰望天空,有一颗最闪亮的星,那便是中国空间站。
20_年4月16日,神十三太空“出差”三人组圆满完成在轨六个月任务,返回地球。经过承重8个G的负重“离心机”训练,也让我们看到的藏在里面的伟大故事。据航天员王亚平回忆:她们左手上有一个紧急迫停的按纽,但自队伍成立以来没有一个人按下过。语调如此平淡的一句话里头,却藏着无数的坚持不懈精神,奋勇拼搏的身影。但在这第一次使用快速返回的系统时,仍然需要承受11个G的重量同时还要面对高温、可能缺氧的情况,他们以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坚持了下来。这是我们应该追的最亮的星。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句话看似铸在航天大队的总站墙上,但实则铸刻在了每一位航天工作人的心中,神舟十三号的成功飞天,也为中国空间站第二阶段的建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中国航天技术上的发展堪称“彪炳史册”的奇迹,上有天官问天,下有五洋捉鳖,从0到1的突破,从神舟飞天到嫦娥探月,再到天问探火,中国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成就了航天梦,他们都在用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奋斗,诠释着一个个奇迹。他们照亮了我们的前程,让我们走最亮的路。
在星稀月明的夜晚,抬头仰望星空,有一颗最闪亮的星,那便是中国空间站。那颗星照亮了航天员的梦,照亮了中国人民的心,成为了浩瀚宇宙中我们追梦的星!
不仅是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天问探火、北斗导航等无不捷报频传。中国航天起步晚,起点低,为何还发展快、本领高?
坚持党的领导是“法宝”。每一次关键技术的突破、飞行试验的成功、艰巨任务的完成,无不凝聚着xxx的决策和关怀,凝聚着党组织和广大航天系统党员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中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背后,是xxx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决策部署,指引着航天事业前进的方向。
20_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隆重开幕。“建设航天强国”写入十九大报告,中国航天事业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建造中国自己的空间站,是实现新时代航天梦的必经之路。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跑。在距离东方红卫星发射塔架40多公里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新一代航天人正接力开辟揽天征途。
条件或许没那么苦了,航天精神却是一脉相承。有人曾问两度飞天的聂海胜和三度圆梦的景海鹏:“你们已经实现飞天夙愿,未来还打算冒这么大的风险吗?”
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景海鹏面对中外记者给了这样一个“答案”:
“我十分渴望再上一次太空、再当一次先锋、再打一次胜仗,让浩瀚太空再次见证一名航天战士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无限忠诚!”
“航天飞行是我们的事业,更是我们的生命,为了飞天梦想,只要祖国需要,我们随时准备再上太空!”
在21世纪,人们随处可见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革新,在不久,人们可乘坐宇宙飞船带太空旅游,不用写信,直接用手机或者电脑,视频通话或聊天。不必烧菜做饭,只用电饭煲就行了,半个小时之后香蓬蓬的的白米饭就能呈献在我们的饭桌上。
继中国的“神舟九号”远征太空,成功与天宫一号顺利对接成功后,20_年6月11日下午五点三十八分又顺利发射了“神舟十号”,再一次与天宫一号对接。这一次次的成功,标志着一个国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发展,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历史上又添加的光辉的一笔。
而就在昨天,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五点三十八分,随着科技人员的倒数声点燃了火,过了几秒,神舟十号便在从五湖四海赶过来观看的关注的欢呼声中升上了天空。我相信,在这时所有的中国人都在高兴吧,都在为我国的航天事业而自豪吧。
而在一个多月前,我们学校也组织了青少年科技作品航模制作比赛。而我也报名参加了比赛,我觉得这是展现自己的科技能力,并且是自己亲手操作,这让我们对有关科技这一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去钻研它。
于是我就和同学去报名,我那导航膜以后就开始组装它,我首先把船身给它装置好,把那些标志扯下来然后把它贴在航模上,一个一个的贴好,然后把旗子插在盖子上,然后在组装零件,我把三根线分别是:红线、黄线、黑线分别按照说明书上的做法拴在马达上,再把红线和黄线拴在开关上。再把马达和螺旋拧好以后,放在位子上,再拿螺丝把马达固定好。最后我把电池放上去,把开关打开,马达就在转动了,最后,我把上下盖和在一起就完成了。
最后在星期二的时候,我们就进行了航模比赛,看着那些人的航模在水中游走时都偏离了方向得了很少的分,我心里就想:“那么多人就只有两个人的满分,我的实力不强,我想得高分不容易啊。”
最后终于轮到我了,我蹲下身子心里非常紧张,我手心直冒汗。随着老师的一声富有节奏的“预备”,我把航模的开关打开,把航模放到水中等待老师说开始时我就松开手让航模自己前进,刚开始时航模是在中央行走的,走到三分之二的路程时,却突然偏离了航道,最后得了一个40分。
这次比赛让我知道了许多关于科技的知识,也让我对科技的喜爱更加深了一步,也让我明白了只有动手操作实在的。
我们的国家现在正一步步的走向繁荣富强,同时我们的科技技术一步步的发展。虽然我国比不上西方发达国家。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人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强盛。
20_年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今年的主题为“航天点亮梦想”,主场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航天局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作为主场活动举办地,海南借力“中国航天日”,积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航天科普活动。
“中国航天日”自20_年经xxx批准、xxx批复设立以来,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踊跃参与,先后在北京、西安、哈尔滨、长沙、福州、南京六地成功举办主场活动,已成为“弘扬航天精神,传播航天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凝聚航天力量”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作为主场活动举办地,今年海南将举办20_年文昌国际航空航天论坛和20_年中国航天大会,届时将举办线上直播、线上课堂、论坛研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_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22天后“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探月工程实现“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在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我省在省博物馆组织月壤展出活动,让公众一睹月壤“芳容”。这是月壤首次“回”海南与公众见面,将进一步宣传中国航天发展成就,激发海南发展航天事业的热情。
按照中央的要求,海南省将航天科技产业列为海南“陆海空”三大未来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正以超常规方式,加快推动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文昌国际航天城规划布局了高新产业区、发射区和旅游区,并按照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打造三大产业链,着力发展世界一流的国际商业发射中心,打造航天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端研发制造基地、卫星应用产业基地、航天科普旅游基地。
下一步,我省将谋划建设航天主题公园、博物馆,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全面提升全民创新素养,激发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